排除近一个月有手术或严重感染的患者,既往SAH或缺血性脑卒中或出血性脑卒中以及重型颅脑外伤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既往使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以及有免疫治疗史患者,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尿毒症、肝硬化、癌症、慢性肺病、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其他系统性疾病的患者。
——摘自文章章节
【Ref: Ding CY, et al. Neurosurgery. 2019 Mar 9. pii: nyz041. doi: 10.1093/neuros/nyz041. [Epub ahead of print]】
研究背景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可导致患者长期残疾甚至死亡。aSAH的临床预后较差,也很难预测。血管痉挛是aSAH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aSAH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大量研究证据表明,神经炎症是aSAH患者持续性神经退行性病变、神经功能损害和血管痉挛的重要损伤机制。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是公认的血管炎症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但血清Lp-PLA2水平、血管痉挛与aSAH患者临床预后之间关系尚不清楚。福建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的Chen-Yu Ding等对此进行研究,结果发表在2019年3月的《Neurosurgery》在线上。
研究方法
该研究前瞻性纳入2017年3月至2017年12月作者所在医院手术治疗的103例aSAH患者。对术后24小时内进行Lp-PLA2检测的患者进行分析。患者平均年龄为52.48±10.07岁,其中57例(55.34%)女性。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如下,SAH发病后24小时内入院;经CT血管造影(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SAH为颅内动脉瘤所致;入院48小时内行动脉瘤手术夹闭或介入治疗;入院时,测量血清Lp-PLA2水平。排除近一个月有手术或严重感染的患者,既往SAH或缺血性脑卒中或出血性脑卒中以及重型颅脑外伤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既往使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以及有免疫治疗史患者,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尿毒症、肝硬化、癌症、慢性肺病、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其他系统性疾病的患者。
研究采用改良Fisher分级量表评价入院CT扫描时蛛网膜下腔血液量。根据GCS评分和WFNS评分评估aSAH严重程度。入院时WFNS评分<3为好,≥3为差。所有患者均行CTA或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测脑血管痉挛状况;存在血管狭窄,无论是否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均定义为血管痉挛。术前和术后立即行CTA或MRA检查,如未发现血管痉挛,每3-4天进行一次CTA或MRA,最后第14天和第21天复查CTA或MRA。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患者6个月时预后情况。mRS评分0-2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3-6分,为预后不良;mRS评分0-5分,为生存;mRS评分6分,为死亡。
研究结果
52例(50.49%)患者发生血管痉挛。血管痉挛患者血清Lp-PLA2水平明显高于无血管痉挛患者(P<0.001)。改良Fisher分级(P=0.014)和Lp-PLA2水平(P<0.001)均是与血管痉挛相关的重要预测因子。Lp-PLA2预测血管痉挛的能力显著高于改良Fisher分级(Z=2.499、P=0.012)。
随访6个月,44例(42.72%)患者预后不良,36例(34.95%)患者死亡。WFNS分级和血清Lp-PLA2水平都是与6个月预后不良和死亡相关的重要预测因子(P<0.001)。Lp-PLA2对6个月预后不良和死亡的预测价值低于WFNS分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6和P=0.115)。WFNS分级差,同时血清Lp-PLA2水平>200μg/L的患者6个月存活率明显低于WFNS分级差、血清Lp-PLA2水平≤200μg/L的患者(P=0.001)。30例WFNS分级较差的患者中,Lp-PLA2水平升高者在发病6个月内的死亡率更高。
结论
作者最后指出,Lp-PLA2可能是一种新型的预测aSAH患者预后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