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12日发布 | 726阅读

交叉电刺激程控模式能改善DBS的应用效果

陈宇昆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ILS程控优势是可以同时刺激STN和rZi两个区域,并可在两个触点设置不同的电压参数,规划刺激区域范围。但ILS也有其局限性,两个触点程控频率不能超过125Hz;只能在恒压模式下程控。

——摘自文章章节


【Ref: Kern DS, et al. Stereotact Funct Neurosurg.  2018;96(6):379-391. doi: 10.1159/000494983. Epub 2019 Jan 17.】



研究背景


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已广泛应用于帕金森病、震颤和肌张力障碍疾病的治疗,但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疗效变差或副作用。交叉脉冲电刺激(interleaving stimulation,ILS)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方式的程控模式,在同一电极上的两个触点分别设置不同的参数施行交替电刺激,适用于对常规程控效应欠佳的患者。目前,ILS在治疗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较少,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神经内科运动障碍中心的Drew S. Kern等回顾性分析50例接受ILS治疗的帕金森病、震颤和肌张力障碍患者的症状改善和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发表于2019年1月的《Stereotact Funct Neurosurg》在线上。



研究方法


研究纳入29例DBS治疗的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其中19例应用ILS后在出现不良反应方面有所好转。对异动症症状改善效果更佳,但控制其它刺激导致的不良反应效果不佳;ILS对改善震颤和肌张力障碍的不良反应部分有效。21例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中,ILS使6例帕金森病症状好转,但是对震颤和肌张力障碍的作用不尽理想。



研究结果


DBS术后的影像学检查发现,绝大多数患者的电极触点位于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背侧的未定带头端(rostral zona incerta,rZi);ILS触点中心到STN背侧边界的平均距离为3.34±2.45mm。既往研究认为,刺激未定带或刺激STN背内侧区域对帕金森病症状改善优于刺激STN。该研究中,ILS刺激rZi可明显改善异动症的疗效,可能是刺激到临近的苍白球-丘脑纤维束。ILS程控优势是可以同时刺激STN和rZi两个区域,并可在两个触点设置不同的电压参数,规划刺激区域范围。但ILS也有其局限性,两个触点程控频率不能超过125Hz;只能在恒压模式下程控。



结论


最后作者指出,ILS程控模式能同时获得治疗帕金森病和异动症的目的,以及控制电刺激的不良反应。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