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3月04日发布 | 763阅读

机械取栓术后24小时内血压水平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李磊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

达人收藏

MT后最初24小时内血压水平较低的患者可能具有更好的预后和更低的3个月死亡率,即MT后的最初24小时内降低BP可能对接受治疗的AIS患者的预后产生积极影响。

————摘自文章章节

【Ref: Cernik D, et al. J NeuroIntervent Surg 2019;0:1–5. doi:10.1136/neurintsurg-2018-014548】


研究背景

HERMES(Highly Effective Reperfusion evaluated in Multiple Endovascular Stroke Trials)荟萃分析显示机械性血栓切除术(mechanical thrombectomy, MT)在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中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尽管有经验丰富的多学科卒中团队以及良好的早期管理和成功的技术,但并非所有接受治疗的患者都能取得良好的功能预后。对MT预后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而某些相关因素是否对功能预后具有影响尚未明确。虽然血压(blood pressure, BP)水平通常被认为对AIS的再通治疗后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但目前关于MT前后血压水平及其对预后影响的研究数据是有限的,尚没有关于MT患者最佳BP管理方案,大多数中心也没有用于MT后BP治疗的标准化方案。


因此,来自捷克奥洛摩茨大学医院神经内科的Daniel Sanak教授等人开展了此项研究以评估MT后最初24小时内的血压水平波动对3个月临床预后的影响。研究结果发表在2019年2月的《Journal of NeuroInterventional Surgery》上。


研究方法

该研究回顾性纳入了2010年至2016年期间在两个中心接受MT治疗的所有AIS患者。所有患者均通过CTA或MRA证实为大脑大血管闭塞,包括:发病6小时内的大脑中动脉(MCA;M1或M2节段)或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 ICA)远端部分闭塞或发病24小时内的基底动脉闭塞(occlusion of basilar artery, BAO)。不能接受MT诊疗的排除标准为: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CT扫描显示急性梗塞对应的低密度区超过1/3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以及既往重度残疾和已知致命恶性肿瘤。醒后卒中经CT或MRI评价无大面积梗死后可以接受MT诊疗,症状评估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主要研究终点为:3个月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估功能预后,评分为0-2分提示预后良好。症状性脑出血(symptomatic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SICH)定义为存在局部远端脑实质血肿(2 型),或者存在导致死亡或与NIHSS评分增加至少4分相关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在MT后的最初24小时内收集患者的血压水平,即MT后在重症监护室 (ICU) 期间每小时记录得到的24个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 和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值。根据是否存在良好预后将患者分为两组,并比较其SBP和DBP值。对SBP中位数 <140 mmHg 和≥140 mmHg 的患者亚组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SBP和DBP作为3个月良好预后的可能预测因素。


研究结果

在703例接受治疗的患者中,共690例(男性350例,平均年龄71±13岁)有完整的BP水平的数据,其中NIHSS评分的中位数为17分,详细的人口统计学和基线临床特征见表1。


表1. 患者的人口统计学和基线临床特征


mRS评分为0-2分患者的SBP的中位数和记录中最高SBP的中位数显著低于预后较差的患者(131 vs 140 mmHg,P<0.0001; 160 vs 170 mmHg,P<0.0001;详见表2)。


表2. 根据实现的再通状态,在亚组分析中比较良好和不良预后患者之间的BP水平


在亚组分析中,与SBP≥140 mmHg的患者相比,SBP中位数<140 mmHg的患者具有明显更好的预后和更低的3个月死亡率,两组之间在再通时间和再通率方面无显著差异,另外,两组患者之间的SICH的发生率也没有显著差异(5.1% vs 5.1%,P=0.980)(见表3)。


表3. 机械性血栓切除术后24小时内SBP中位数<140 mmHg和≥140 mmHg患者的治疗结果及其比较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BP中位数(P<0.0001,OR:0.976,95%CI:0.966-0.0986)、记录中最高SBP的中位数 (P<0.0001,OR:0.979,95%CI:0.972-0.986) 和 DBP (P=0.008,OR:0.986,95%CI:0.976-0.996) 是 MT 后良好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在实现再通 (TICI 2b-3) 和完全再通的患者亚组中也显示了相似的结果(表4)。


表4. 用于确定3个月良好功能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针对所有患者、实现再通(TICI 2b-3)的患者和完全再通(TICI 3)的患者的亚组分析


校正潜在混杂因素的多变量回归模型显示DBP中位数(P=0.024,OR:0.977,95%CI:0.957-0.997)是MT后3个月良好功能预后的预测因素;实现再通的患者(TICI 2b-3)中,记录中最高SBP的中位数(P=0.038,OR:0.990,95%CI:0.981-0.999)是良好预后的预测因素;而实现完全再通(TICI 3)的患者中,记录中最高DBP的中位数(P=0.046,OR:0.984,95%CI:0.969-1.000)是良好预后的预测因素(表5)。


表5. 校正年龄、入院 NIHSS评分、动脉高血压、糖尿病、房颤、治疗前IVT、入院时血糖、再通时间(症状发作至达到最大再通的时间)、SICH、SBP和DBP中位数以及最大SBP和DBP中位数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3个月良好临床预后的显著预测因素。针对所有患者、实现再通(TICI 2b-3)的患者和完全再通(TICI 3)的患者的亚组分析


结论

MT后最初24小时内血压水平较低的患者可能具有更好的预后和更低的3个月死亡率,即MT后的最初24小时内降低BP可能对接受治疗的AIS患者的预后产生积极影响。但作者也指出,由于缺乏来自临床试验的证据和可靠的推荐,全球血管内治疗中心对BP的管理方法也各不相同,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开展大型多中心前瞻性研究。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