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的个体特异性可导致丙戊酸(VPA)的药代动力学改变。如低白蛋白血症患者的游离丙戊酸含量可以显著增加,或者因结合蛋白饱和致使血清丙戊酸浓度升高。直接测定血清游离丙戊酸浓度可以准确评估药物水平,但并非所有医疗机构都有条件采用这种方法。低白蛋白血症对游离丙戊酸含量的影响可以量化, Hermida等在评估53例白蛋白含量为1.8-4.1g/dL和尿素氮、肌酐和胆红素正常的患者血清丙戊酸总浓度后,得出一个预测血清丙戊酸浓度的公式。
——摘自文章章节
【Ref: Drisaldi A , et al. Neurocrit Care. 2018 Oct 16. doi: 10.1007/s12028-018-0627-4. [Epub ahead of print]】
研究背景
患者的个体特异性可导致丙戊酸(VPA)的药代动力学改变。如低白蛋白血症患者的游离丙戊酸含量可以显著增加,或者因结合蛋白饱和致使血清丙戊酸浓度升高。直接测定血清游离丙戊酸浓度可以准确评估药物水平,但并非所有医疗机构都有条件采用这种方法。低白蛋白血症对游离丙戊酸含量的影响可以量化, Hermida等在评估53例白蛋白含量为1.8-4.1g/dL和尿素氮、肌酐和胆红素正常的患者血清丙戊酸总浓度后,得出一个预测血清丙戊酸浓度的公式。Hermida等发现,42例患者在血清白蛋白平均浓度3.55±0.5g/dL、丙戊酸总浓度低于75mg/L时,预测得血清游离丙戊酸分数与实测得游离丙戊酸分数(10.6±4.8%比10.1±6.3%)大致相同;而11例血清丙戊酸总浓度大于75mg/L的患者,预测得血清游离丙戊酸分数低于实测得游离丙戊酸分数(7.7±1.3%比13.8±3.2%,p<0.001)。因此,对于丙戊酸总浓度小于75mg/L的患者,可给出公式CN=αHCH/6.5进行评估;αH为患者血清白蛋白浓度相对应的游离丙戊酸分数,CH为血清丙戊酸总浓度,6.5为血清白蛋白浓度在42g/L时相对应的游离丙戊酸分数(参考范围50%)。美国查尔斯顿南卡罗来纳医科大学的Aulbrey Drisaldi等评价该方程的准确性,文章发表在2018年10月的《Neurocrit Care》在线上。
研究方法
该回顾性研究纳入2014年7月1日至2017年6月7日期间在单一医疗中心治疗、并检测血清游离丙戊酸和总丙戊酸浓度的174例成年非孕妇癫痫患者。服用丙戊酸类药物7天内,测定血清白蛋白浓度。排除白蛋白浓度<1.8g/dL或丙戊酸浓度无法检测的患者。收集患者临床、人口统计学和实验室检查数据。pH<7.35或>7.45为pH值异常。血清白蛋白浓度2.6-3.5g/dL为轻度低白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浓度1.8-2.5g/dL为中度至重度低白蛋白血症。有肝病或肝硬化病史的患者计算Child-Pugh评分,记录可能与丙戊酸相互作用的伴服药物;排除接受碳青霉烯类药物治疗的患者。以7-23mg/L为参考范围将血清游离丙戊酸浓度分为亚治疗水平、治疗水平或超治疗水平。实测浓度与预测浓度在同一水平时定义为“一致”。
研究结果
174例患者的年龄中位数58岁(IQR=44-67),血清白蛋白浓度中位数3g/dL(IQR=2.5-3.4)。11%的患者为门诊病人,29%为ICU病人,59.8%住普通病房。21.3%患者存在代谢异常,其中46%为酸血症,54%为碱血症。在住院患者中,从入院到测量血清丙戊酸时间间隔中位数4天(IQR=1-8)。实测得血清游离丙戊酸浓度与预测浓度的中位值分别为17.5mg/L(IQR=11-26)与10.5mg/L(IQR=7.7-13.9),平均值为21.8±14.9mg/L与11.9±6.3mg/L(Spearman相关系数=0.60,p<0.001)。实测与预测血清游离丙戊酸浓度一致的患者比例为56.9%。在75例实测与预测的游离丙戊酸浓度不一致的患者中,97.3%的预测浓度低于实测浓度(表1)。在ICU的患者中,实测和预测血清游离丙戊酸浓度的一致性为42%,在普通病房患者中一致性为63%,门诊患者中一致性为65%。
表1. 174例患者实测与预测血清游离丙戊酸血药浓度的分类。
血清丙戊酸总浓度<75mg/L的患者占54.6%,游离丙戊酸浓度分数中位值为27.6% (IQR=19.6-45%)。在丙戊酸总浓度>75mg/L的患者中,游离丙戊酸浓度分数中位值为21.4%(IQR=16.7-35%)。单变量分析表明,pH值异常、高尿酸血症和升压支持治疗与实测和预测血清游离丙戊酸浓度不一致有关(表2)。多变量分析表明,唯一一个重要的实测与预测游离丙戊酸浓度不一致的变量是pH值异常(OR=2.69;95% CI,1.27-5.68,p=0.01)。
表2. 实测与预测游离丙戊酸浓度不一致的相关因素分析。
结论
作者认为,利用Hermida方程式预测所得血清游离丙戊酸浓度和实测所得值不一致。对血清游离丙戊酸浓度的错估或低估都会导致临床药物调整的失误,因此,直接测定血清游离丙戊酸浓度是安全有效地使用丙戊酸类药物的理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