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1月21日发布 | 350阅读

床突旁动脉瘤使用FD治疗与夹闭和栓塞治疗的对比研究

李磊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

达人收藏


为直接比较PED(Pipeline Embolization Device)治疗与夹闭和栓塞治疗后患者的预后区别,来自布列根和妇女医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神经外科的Mohammad A. Aziz-Sultan教授等人对115例床突旁动脉瘤患者(共125个床突旁动脉瘤)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摘自文章章节



【Ref:Silva MA, et al. J Neurosurg Jun, 2018. DOI: 10.3171/2018.1.JNS171774.】


研究背景

床突旁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5%。尽管大多数床突旁动脉瘤都是偶然发现的,但由于其靠近眼动脉、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等结构,经常引起视觉症状或其他颅神经麻痹症状。文献报道该部位动脉瘤患者约16%-40%的患者表现为视力损害。床突旁动脉瘤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夹闭,但近年来血管内治疗已逐渐取代该方式。除了弹簧圈栓塞治疗外,血流导向装置(FD)治疗亦作为一种新的替代方案,开始用于临床。PED(Pipeline Embolization Device,PED)目前被批准用于治疗从颈内动脉(ICA)岩段到垂体段的大型(>10mm)和巨大(>25mm)的宽颈动脉瘤(瘤颈>4mm),且研究证实治疗此类动脉瘤患者时具有较高的闭塞率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但值得注意的是,现有文献中关于PED治疗床突旁动脉瘤的资料较少,且多数为一些小型研究或异质性多中心数据,很少有研究专门报道视力结果,也很少有研究比较PED治疗与夹闭或栓塞治疗后患者的预后。为直接比较PED治疗与夹闭和栓塞治疗后患者的预后区别,来自布列根和妇女医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神经外科的Mohammad A. Aziz-Sultan教授等人对115例床突旁动脉瘤患者(共125个床突旁动脉瘤)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发表在2018年7月的《J Neurosurg》上。


研究方法

该项研究对2011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的115例接受夹闭、栓塞或PED治疗的颈内动脉海绵窦段至眼段的动脉瘤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术后并发症定义为新的神经功能缺损、动脉瘤破裂、再通或其他任何需要再次干预的手术并发症。患者及动脉瘤特征见表1。


表1. 患者和动脉瘤特征


研究结果

在115名患者中共有125个床突旁动脉瘤得到了治疗,PED治疗70个,栓塞治疗23个,夹闭治疗32个。共有18(14%)个动脉瘤发生破裂。动脉瘤平均大小为8.2mm,平均随访时间为18.4个月。大多数动脉瘤都是偶然发现的,以视力受损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其发生在21(18%)例患者中。在上述视力受损患者中,15例(71%)患者在治疗后视力症状有所改善,其中15例经PED治疗的患者中有14例(93%)视力症状好转。89%的患者实现了完全的血管造影闭塞。共有17例(15%)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PED治疗10例(16%),栓塞治疗2例(9%),夹闭治疗5例(17%)。动脉瘤不完全闭塞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完全闭塞患者(p=0.02)。PED治疗组术后视力改善率明显高于栓塞治疗组(p=0.01)。手术并发症的显著预测因素是不完全闭塞(p=0.03),高血压(p=0.04)和糖尿病(p=0.03)。

最后,作者指出,接受PED治疗的患者动脉瘤闭塞率高于夹闭或栓塞治疗患者,PED治疗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与夹闭或栓塞治疗患者相似。对于以视觉损害为首发症状的动脉瘤患者,接受PED治疗时患者视觉改善率最高。因此,作者表明,PED是治疗床突旁动脉瘤的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方法,尤其是对于以视觉损害为首发症状的动脉瘤患者。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