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1月16日发布 | 1136阅读

超声骨刀Piezosurgery用于枕下乙状窦后开颅是否安全?

苏燕东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达人收藏

【Ref: Grauvogel J, et al. Oper Neurosurg (Hagerstown). 2018 Dec 1;15(6):664-671. doi: 10.1093/ons/opx272.】


超声骨刀(Piezosurgery,PS)是一种新型截骨工具,它利用压电效应产生的高频微振动实现骨质切除,并不损伤邻近软组织。PS打开内听道后壁的安全性已得证实,但术中仍用磨钻、铣刀开颅。德国弗莱堡大学医学中心神经外科的Juergen Grauvogel等研究使用PS进行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开颅的安全性,结果发表于2018年12月的《Operative Neurosurgery》。


超声骨刀Piezosurgery行枕下乙状窦后开颅

(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即可查看视频)


患者取半坐位,颅骨暴露后使用PS(意大利Mectron公司,图1)参照星点和枕乳缝等标志切下3×4cm的四边形骨瓣,精确显露横窦和乙状窦;也可在PS截骨前于星点用电钻钻一孔,事先剥离硬膜,术中使用PS切骨,不使用磨钻和铣刀。截骨过程中,如果桥静脉或静脉窦损伤造成严重出血时,用骨蜡填塞骨缝暂时止血,待骨瓣掀开后使用明胶海绵或Tachosil压迫,并记录PS所导致的硬膜和静脉窦损伤的部位和大小。肿瘤切除后常规关颅。


图1. A.PS由主机、脚踏、冲水冷却用蠕动泵、手柄和刀头组成;B.作者采用MT1-10和MT1-20两种锯片状刀头,分别长10和20mm,厚0.55和0.60mm,宽均为4mm。


22例患者纳入研究。男性7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51岁。其中,听神经瘤13例、岩斜区脑膜瘤1例、岩骨胆固醇肉芽肿1例、岩骨背侧脑膜瘤5例和表皮样囊肿2例。所有患者骨窗显露满意,未出现气栓并发症。除岩斜区脑膜瘤为避免术后神经功能障碍未作全切除外,其余病灶均获全切。6例患者于PS截骨前先行星点钻孔,9例未行星点钻孔患者的年龄偏大。术中硬膜破损6例,静脉窦撕裂3例,均为乙状窦小破口,压迫可止血,术后发生脑脊液鼻漏4例,仅1例开颅时有硬膜破损,经腰大池引流5天后治愈。2例患者术后有明显的头痛或伤口疼痛,1例伤口感染(表1)。


表1. 22例患者详细资料。


作者认为,PS用于乙状窦后入路开颅是安全的,尤其是星点钻孔事先剥离硬膜。PS截骨的骨缝小,因此骨瓣必须在四边都被断离后方能掀起。由于颅骨解剖变异及与硬膜或静脉窦粘连,仍然有硬膜或静脉窦损伤的风险。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相关临床评分小工具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