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欲投稿请点击神外资讯-欢迎赐稿
【Ref: Champagne PO , et al. Neurosurg Focus. 2018 Apr;44(4):E12. doi: 10.3171/2018.1.FOCUS17718.】
蝶骨嵴脑膜瘤是一类解剖差异较大、手术风险和预后不甚相同的肿瘤。体积大而且包绕重要脑动脉的蝶骨嵴脑膜瘤可显著增加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中心医院神经外科的Pierre-Olivier Champagne等回顾性研究巨大型蝶骨嵴脑膜瘤临床病例,分析肿瘤侵袭周围结构的状况对肿瘤切除程度和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发表在2018年4月的《Neurosurg Focus》上。
该项研究纳入1996年至2016年的12例接受手术切除的长径≥6cm、起源于蝶骨嵴、包绕重要脑动脉(包括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或大脑前动脉)的巨大型脑膜瘤患者。排除位于嗅沟、岩斜区和海绵窦脑膜瘤。收集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手术记录和病理学结果等数据进行分析。切除程度应用Simpson分级评定。
12例患者中,10例女性,2例男性;平均年龄59岁。术前临床表现,9例(75%)视觉障碍(包括视野缺损和视力下降,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6例(50%)头痛、6例(50%)认知功能下降、4例(33%)对侧肢体偏瘫、2例(17%)眼外肌运动缺失和1例混合性失语。蝶骨嵴脑膜瘤的长径6~8cm,平均6.6cm。8例(67%)位于左侧,4例(33%)位于右侧。MRI成像显示,1例肿瘤起源于蝶骨嵴外侧,其余发生于蝶骨嵴中、内侧和前床突外侧。所有肿瘤均包绕颈内动脉;9例肿瘤完全包绕大脑中动脉、1例包绕75%和2例包绕50%;6例肿瘤完全包绕大脑前动脉、1例包绕75%、2例包绕50%和3例未包绕。8例(67%)累及海绵窦,6例(50%)侵犯至视神经管。8例患者视神经被脑膜瘤推向中线、1例推向上方和3例包绕视神经。2例肿瘤内高度钙化。4例瘤周重度水肿、2例中度、3例轻度和3例无水肿(表1、2)。
表1. 12例患者临床特征、肿瘤体积、位置以及与颅内动脉和其它结构的关系。
CS=cavernous sinus,海绵窦;OC=optic canal,视神经管;ON=optic nerve,视神经。
表2. 12例巨大型蝶骨嵴脑膜瘤特征。
12例巨大型蝶骨嵴脑膜瘤均经翼点开颅切除。3例术中大出血。2例肿瘤全切除(Simpson分级Ⅱ级和Ⅲ级);10例部分切除(Simpson分级IV级),其中7例(70%)肿瘤切除>90%,达到根治(图1、2、3);2例需二次手术。术后早期无患者死亡。术后1例出现混合性失语和1例偏瘫,均一过性,由脑水肿引起。1例严重脑水肿患者行去骨瓣减压。上述患者症状在10天内恢复。9例视觉功能障碍患者中,4例有改善,其余无变化。2例患者出现短暂的神经功能症状,1例为无症状的内囊缺血,其他无出血或缺血性病灶。5例患者在术后24~168个月,平均61个月出现肿瘤复发(表3)。
表3. 12例脑膜瘤切除分级、切除范围、术后出血或缺血及肿瘤复发时间。
图1. 1例巨大型蝶骨嵴脑膜瘤切除术。A.解剖图、术中照片和术前MRI-T1加权增强成像,显示切除前的肿瘤和包绕其中的动脉;B.解剖图、术中照片和术后增强CT,显示第一次手术结束时残留的肿瘤;C.解剖图、第二次切除术中照片、术后MRI-T1加权增强成像,显示肿瘤完全切除。
最后作者认为,切除包绕重要脑动脉的巨大蝶骨嵴脑膜瘤手术有较大风险,但仍然存在安全根治甚至全切除的可能性。然而,肿瘤复发的风险较高,需要开展大样本研究,制定改善手术预后的决策,以及辅助放射治疗的时间及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