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澳大利亚尼德兰省Sir Charles Gairdner医院Matthew Thomas Crockett教授尝试利用Headway27微导管结合中间导管的迷你ADATP技术(micro-ADAPT technique)治疗颅内远端血管栓塞。
————摘自文章章节
【Ref:Crockett MT, et al. J NeuroIntervent Surg 2018;0:1–6. doi:10.1136/neurintsurg-2018-014385】
研究背景
随着5大临床研究的陆续发表,大血管闭塞病变的取栓治疗获益已经非常明确,同时随着技术水平、影像筛选方法的优化以及术者操作水平的日益提高,取栓治疗的时间窗进一步得以延长,DEFUSE3及DWAN证实——经适当的筛选急性大血管闭塞患者的取栓时间窗甚至可以扩大到24小时。同时,有证据提示除大血管闭塞以外,远端分支血管(M2/M3/P2/P3)的栓塞(Distal vessel occlusion DVO)经取栓治疗后同样可以使患者获益,但是由于远端分支血管的路径相对迂曲以及血管内径较小,现有的取栓支架难以到达且管壁损伤的风险较高,因此,西澳大利亚尼德兰省Sir Charles Gairdner医院Matthew Thomas Crockett教授尝试利用Headway27微导管结合中间导管的迷你ADATP技术(micro-ADAPT technique)治疗颅内远端血管栓塞。该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期的《J NeuroIntervent Surg》杂志上。
研究方法及技术要点
迷你ADAPT技术简介:采用9F股动脉鞘穿刺后,Neuron Max 088(Penumbra,Alameda,California,USA)导引导管建立系统通道,对于大血管闭塞首先选用5F或6F Sofia抽吸导管(是否选用支架辅助进行Solumbra技术由术者决定)开通近端闭塞的大血管,随后造影判断有无远端分支血管栓塞发生DVO。明确DVO后,应用5FSofia作为中间导管,0.014微导丝配合Headway27微导管抵近但不穿越远端责任病变(M2/M3/P2/P3),同时Sofia中间导管沿Headway27尽可能前推靠近病变近端。撤出微导丝后Headway27末端接Penumbra抽吸泵抽吸3分钟,抽吸过程由顿挫感变为管内无回血时认为栓子牢固嵌顿并开始缓慢回撤Headway27,同时Sofia中间段管末端的3通接2个60ml卡口注射器维持负压抽吸—Headway27与Sofia同时双负压抽吸并互相配合完成取栓操作。分支病变再通评价采用mTICI分级。
研究结果
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我们中心共进行251次血管内取栓,其中12例患者的14处DVO采用迷你ADAPT技术,其中11处为前循环栓塞,3处为后循环栓塞(表1)。DVO病变经迷你ADATP取栓后成功再通比例为79%(mTICI≥2C,11/14),其中首次抽吸获得再通比例71%(mTICI≥2C,10/14)。
79%(11/14)的远端栓塞是近端大血管闭塞开通后的继发栓塞,其中72%(8/11)是栓塞大血管的下游分支,从近端大血管闭塞开通到远端栓塞分支有效开通的平均时间为15.5分钟(9-21分钟之间)。21%(3/14)原发远端血管栓塞首选迷你ADATP技术,66%(2/3)的DVO成功再通。只有1例患者(1/14)在迷你ADATP前接受了静脉溶栓治疗,大多数患者因发病时间不明确或既往有抗凝病史而未接受静脉溶栓治。
所有接受迷你ADAPT取栓的患者均没有发生操作相关的并发症,特别是没有发生颅内出血。DVO成功再通患者术后24小时复查头颅CT未见相应区域梗死灶。其中9例单支DVO完全再通患者90天随访平均mRS评分为1分,2例多分支DVO患者90天随访的平均mRS评分为2.5分,1例患者经迷你ADAPT技术未成功随后应用取栓支架完成栓塞血管再通,其术后90天mRS为4分。
表1. 12例远端分支栓塞病例累及14支血管的相关资料
图1. 迷你ADATP技术:A,DSA显示右侧A3栓塞(白箭头);B,Headway27抵近血栓(白箭头)连接抽吸泵,同时将5F Sofia中间导管沿Headway27跟进到A1(黑箭头)连接2个60ml注射器负压抽吸;C,缓慢撤出Headway27成功开通A3血管;D,术后照片显示血栓嵌入Headway27微导管。
研究结论
针对路径迂曲,管径较小,常规取栓支架难以到达的远端分支栓塞(DVO),使用Headway27结合中间导管的ADATP是一项快速、有效且并发症低的取栓技术。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张颖影组稿,临沂市人民医院/长海医院神经外科博士后流动站王浩编译,南京市第一医院陈骅教授审校,《神经介入资讯》主编、上海长海医院脑卒中中心兼神经介入中心主任刘建民教授终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