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 Esnault P , et al. Neurocrit Care. 2018 Nov 1. doi: 10.1007/s12028-018-0639-0. [Epub ahead of print]】
CO2是重要的脑血管舒缩调节剂。低碳酸血症通过促进血管收缩,减少脑灌注量而降低颅内压,与脑外伤预后不良相关。治疗性过度通气或自发性过度通气(spontaneous hyperventilation,SHV)均可引起低碳酸血症。治疗性过度通气是降低脑外伤患者颅内高压的手段之一;而中枢性或神经源性自发性过度通气可继发于脑干胶质瘤、脑膜炎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所致的脑损伤,也可见于停用镇静剂后仍昏迷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但脑外伤后自发性过度通气的发病率以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尚不清楚。法国土伦圣安妮军事医院的Pierre Esnault等回顾性研究重型脑外伤患者自发性过度通气的发病率及其与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关系。结果发表于2018年11月《Neurocrit Care》在线上。
该医院神经重症监护室于200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11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选择符合以下标准者纳入研究,年龄18岁以上、GCS评分≤8和镇静剂停用后24小时仍昏迷的患者。排除镇静治疗期间死亡、终止镇静剂6小时内拔管和无动脉血气分析(ABG)结果。自发性过度通气是指停用镇静剂后7天内至少有一次动脉血气分析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35mmHg,同时PH>7.45。
结果发现,76例患者发生自发性过度通气,总体发病率为69.1%(95% CI,59.9–77);发生自发性过度通气的时间为脑外伤后7-16天,中位数11天。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自发性过度通气患者入院时GCS评分低(6比8;p=0.006),瞳孔异常比例高(46.1%比14.7%;p=0.002),头部简明损伤定级法(abbreviated injury scale,AIS)评分高(5比4;p=0.016)。自发性过度通气患者出现颅内压升高的比例较大、接受亚低温治疗、苯巴比妥静脉输注以及去骨瓣减压术的比例更高。
作者将6个月随访时GOS≤3定为预后不良;分析结果发现,出现自发性过度通气患者预后不佳者的比例更高。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自发性过度通气与患者预后不良显著相关(OR=4.1;95% CI,1.2–14.4)。总之,重型脑外伤患者自发性过度通气的发病率较高,与较差的神经功能预后相关。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高闯编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王知秋教授审校,《神外资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