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04日发布 | 475阅读

UKNOW™智能微导管塑形系统在OCIN2018大会首秀成功

卢旺盛

北京天坛普华医院

达人收藏

编者按:

第十八届东方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大会(2018 OCIN)是脑血管病介入治疗领域的一次盛会。本次大会由长海医院刘建民教授团队,联合国内外众多专家一起,向全球直播了多达28台高水平的手术演示。


其中有一台手术特别值得提出。由长海医院许奕教授和赵瑞教授共同主刀完成,手术完成顺利,快速、干净!术中展示了由华山医院顾宇翔教授团队和强联智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UKNOW™智能微导管塑形系统”的重要价值。下面对这个病例进行详细介绍。





【颅内多发动脉瘤】


患者一般情况:女性,65岁;左侧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术后),右侧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右侧大脑前动脉A1段动脉瘤。拟对右侧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





【利用UKNOW™智能微导管塑形系统进行术前规划】


动脉瘤可以实现自动分割、自动测量(瘤宽、瘤高、瘤颈,载瘤动脉直径、入射角等)。自动生成微导管路径(绿色),和塑形针形态(紫色),一些关键点可以依据医生的意见做调整。



手术现场



【微导管一次性输送到位】  


按照UKNOW™系统塑形的微导管,在微导丝引导下超过动脉瘤位置,回撤导丝,微导管回拉后自行进入瘤腔内,到位良好。整个过程非常顺利,微导管到位过程只有短短数秒钟。





【弹簧圈填塞】  


微导管到位之后,开始进行填塞。整个填塞过程中,可见微导管头端位置非常稳定,动度非常小。(因瘤颈较宽,术者采用支架前释放,之后再进行填塞)。





【支架释放】  


LVIS3.5X20支架顺利释放,并在瘤颈处形成一个灯笼,为后续的填圈创造良好的条件。





总结


       微导管塑形在动脉瘤介入手术中是一个关键点和难点,也是年轻医生在学习手术中需要跨过的第一个重要门槛。UKNOW™正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专家的经验数字化,转化成数字产品。它将颅内动脉瘤,特别是复杂动脉瘤的介入治疗,变得更加简单、高效。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