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6日发布 | 484阅读

张鹏主任:「信心源于设计」Pipeline™ Flex的循证应用

张鹏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达人收藏

自2008年第1篇Pipeline™(PED)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文献报道以来,经过10年的临床使用和经验积累,PED已逐渐成为大及巨大型动脉瘤等复杂动脉瘤的重要治疗方法。


随着支架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广泛运用,颅内动脉瘤治疗理念已从传统的瘤囊内的栓塞干预转变为载瘤动脉的重建和血流重构,以PED为代表的血流导向装置正是在这一新理念引导下的创新器械。


自2018年在中国上市以来,Pipeline™ Flex的临床应用已过千例。今天,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张鹏主任和大家介绍Pipeline™ Flex的个人使用经验及使用现状。



血管内支架植入耗材对产品材料的要求:

1. 很好的组织相容性;

2. 材料的抗腐蚀性;

3. 血管内植入材料的表面光洁度、表面粒子特性等;

4. 支架类材料的抗压缩性;

5. 支架金属丝对血管壁的压力(其伸直特性、径向支撑力)等刺激性因素;

6. 支架材料对弯曲血管的顺应性:支架金属丝的贴壁性;

7. 良好的阻光性(显影性)。



Pipeline™ Flex材料及结构特点:

1. 48股金属丝编织的柔性网状结构:48根独立且径向支撑力适中的金属丝编织的结构,使得每根丝顺应血管弯曲的能力增强,从而增加整体支架对弯曲血管的顺应性和贴壁性,减少了金属丝对血管壁附近的血流扰动,减少血管壁与支架之间的血栓形成,从而减少血栓形成、血管狭窄、随访闭塞等副作用;

2. 最优化的网孔密度,既确保导流作用和内皮化,同时最小化穿支闭塞风险;

3. 自扩张编织设计,兼顾径向支撑力和放射显影性,保障贴壁能力;

4. 均匀分布12根显影铂钨合金丝使医生能最大程度观察Pipeline™ Flex释放全程中的开放、贴壁情况。



Pipeline™ Flex良好的顺应性


Pipeline™ Flex的临床使用状况:


1. 唯一同时获得美国FDA,中国CFDA,欧盟CE认证的血流导向装置;

2. 全球范围内使用最多:6万例以上。


Pipeline™ 临床研究概览:

1. >14个系列研究相关文献已发表;

2. 2个前瞻性研究;

3. 4个多中心研究;

4. >5年的随访;

5. >226篇已发表的文献。

几乎所有文献的半年随访治愈率92~95%之间!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Pipeline™ Flex的使用经验:

 1. 共参与完成92例患者,放置97枚Pipeline™ Flex;

2. 半年造影随访:3例,均痊愈。


随访病例1


随访病例2


随访病例3


未来展望:

1. 根据现有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以PED为代表的血流导向装置应该是未来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尤其是对颈内动脉动脉瘤、椎动脉颅内段动脉瘤和复杂动脉瘤的治疗。

2. Pipeline™ Flex的释放是需要经过培训的全新技术,但不是一个操作困难的技术。




作者简介


张 鹏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介入治疗科主任医师。

擅长脑和脊髓血管病的疑难病例诊断和介入治疗,专业从事脑和脊髓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二十余年。重点研究出血性脑血管病如脑动静脉畸形、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瘘等的介入治疗,对各种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治疗进行了深入的临床研究,获得了良好的疗效。在国内最早开展血流导向装置的介入治疗工作。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