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 Renfrow JJ, et al. Surg Neurol Int. 2018 Aug 3;9:155. doi: 10.4103/sni.sni_105_18. eCollection 2018.】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病理过程复杂。早期治疗以处理动脉瘤为中心,随后是监测和治疗潜在的并发症,预防继发性脑梗死。aSAH继发性血管痉挛和迟发性脑缺血(DCI)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接近30%。早期发现和治疗血管痉挛和预防DCI是aSAH患者在重症监护室的诊疗重点。美国北卡罗来纳州Wake Forest Baptist医学中心神经外科的Jaclyn J. Renfrow等在2018年8月的《Surg Neurol Int》杂志上报道,测定脑室外引流(EVD)脑脊液(CSF)的乳酸含量预测血管痉挛和患者预后的研究结果。
该项回顾性研究收集2010年8月至2015年4月在作者单位的51例aSAH和EVD患者数据。患者在发病后的前10天内通过EVD收集脑脊液并测得乳酸含量。51例中,33例(65%)女性;39%患者的Hunt-Hess分级3级和88%患者Fisher分级4级。11例(22%)患者伴发脑室出血。33例(65%)破裂动脉瘤位于前循环。29例(57%)行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在患者出现症状后2-9天,平均4天检测CSF的乳酸含量;乳酸值1.9~6.2mmol/L,中位数3.2mmol/L。
经CSF培养发现5例患者脑室炎,常见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该5例脑室炎的CSF乳酸含量2-3.7mmol/L,中位数2.5mmol/L。其中3例继发症状性血管痉挛。在住院期间,TCD检查显示29例(57%)血管痉挛,其中20例(39%)出现症状。35例(69%)预后良好,给予出院或转康复治疗。16例(31%)死亡或预后不良,送往长期护理机构。
单变量分析显示,CSF乳酸水平较高与年龄(r=0.37,P=0.007)、入院时Fisher级别较高(r=0.41,P=0.003)、入院时Hunt-Hess评分较高(r=0.45,P=0.001)和CSF蛋白水平较高(r=0.41,P=0.004)显著相关。脑室内出血(P=0.005)和出院时预后不良(P=0.005)患者的CSF乳酸中位数含量较高。症状性血管痉挛的风险随CSF乳酸水平增高而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P=0.077)。
依据Hunt-Hess评分将患者分为两组,评分0-2分为A组和评分3-5分为B组。采用多变量模型分析CSF乳酸含量与入院Hunt-Hess评分的相关性;经逐步回归法分析7个变量,即年龄、入院Fisher等级、入院Hunt-Hess评分、CSF蛋白、脑室内出血、临床预后和症状性血管痉挛后,保留4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发现与血管痉挛显著相关的因素如下:出院时预后不良(P=0.02)、CSF蛋白(P=0.04)、入院Hunt-Hess评分3-5分(P=0.05)和年龄较大(P=0.056);多变量分析显示,CSF乳酸含量与血管痉挛无显著相关性。
最后作者指出,该研究收集aSAH患者EVD的CSF检测乳酸含量,未能反映与血管痉挛的显著相关性。建议进一步开展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利用脑室外引流频繁采集脑脊液测定乳酸、丙酮酸等含量和比率,并分析与血管痉挛和长期预后的相关性。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彭磊编译,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刘创宏审校,《神外资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