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9月25日发布 | 1946阅读

郑红云:脑脊液外引流的护理

郑红云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达人收藏


点此观看微课堂

2018年7月起,由美敦力公司支持的“美力大脑-脑脊液管理微课堂”将携手国内神经外科专家,从脑脊液管理各方面进行深度探讨与解析,以系列网络微课堂的形式与国内医师同道在线交流,沟通学术新知,希冀为提高医师治疗技术及患者临床获益贡献绵薄力量。


“美力大脑-脑脊液管理微课堂”第四期将于2018年9月25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郑红云为大家带来分享——脑脊液外引流的护理



日程安排


科室简介

上海市神经外科急救中心在市政府、市财政局、市卫生局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成立于2004年11月,目前承担上海市神经外科的主要急救工作。上海市神经外科急救中心由一楼急诊(包括抢救室和清创室)、二楼急诊手术室、急救中心监护室、和监护后的高度依赖病房组成一个完整的急救流程,使神经外科急救病人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抢救,保证了神经外科 “绿色通道” 的通畅。在门急诊智能化大楼顶楼设有直升机的停机坪,为每年一度的F1比赛,摩托GP大赛,V8房车赛及其他国内外重要体育赛事提供医疗保障;整个急救中心结构设置合理、设备齐全,配备20台多功能监护仪、10台颅内压监护仪,脑温脑氧脑压多参数监护仪,5台亚低温治疗仪,6台空气消毒净化器,10台呼吸机,2台麻醉机,2台多功能手术床,2台MOLLER显微镜,2台多功能气钻,3包手术设备包,中央监护系统一套。


神经外科急救中心在丁强院长的直接领导下,在神经外科急救中心主任周良辅院士、副主任胡锦教授的指导下,现有正教授2名,副教授2名,主治医生4人,住院医生2人,临床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4人,专科护士37人。急救中心成立至今,现每年接受急诊约4700余人次,并且每年接受外宾的神经外科急诊约180人次;收治入院病人多达500余人次,年手术量约300余台。

神经外科急救中心通过充分利用技术优势,不断完善内部救治体制和流程,使急救通道更顺畅、更快速、更高效,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成功率,并发挥上海市神经外科急救中心的核心作用,为其他医院提供技术支持、业务指导和学科建设上的帮助。


神经外科危重症规范化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守护神

——39W护理专科特色介绍

华山医院39病区作为上海市神经外科急救中心,有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床(NICU)14张,高度依赖病床(HDU)12张,共计26张住院床,主要收治中、重型颅脑损伤,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及颅脑外伤严重后遗症患者,如脑积水、癫痫等。在华山医院神经外科雄厚的科研和临床基础上,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常规进行了颅内压(ICP)和脑灌注压(CPP)监测。通过严密监测颅内压并有效干预颅内压增高,维持恰当的脑灌注压,已成为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我神经外科急救中心自创建以来已进行了千余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并经研究提出了阶梯式治疗和护理方案,暨逐步采用头高脚低位,抬高床头20~30º;开放脑脊液外引流;甘露醇的使用;轻度过度通气;低体温治疗;大骨瓣减压术或内减压;苯巴比妥治疗。通过规范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监测的相关护理操作流程,细化并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减少各项护理操作对颅内压的影响,从而减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并发症,改善预后,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低于10%,总死亡率为5.88%。我们还申请了《简易可控式升降架》的专利运用于颅内压监测的脑室外引流,使其引流更精确,同时防止引流袋的污染,减少了逆行感染。我们以“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贯穿于医疗护理的全过程,帮助患者早日苏醒。患者及家属反应良好,称我们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守护神,满意率逐年提高。


讲者介绍

  • 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三十余年,特别是近十余年来,致力于急危重症护理、管理、教学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及NICU护理管理经验。擅长颅脑创伤以及复合伤的急救、监测及护理;重型和特重型颅脑损伤的监测及护理;ICU监测技术等

  • 在权威及核心杂志以第一作者发表论著5篇;主持(参与)编写专著3部;获得复旦大学护理科研基金2项。在多个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上授课;获得《实用新型专利》5项,其中2项获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优秀发明铜奖,参加“第二届全国医院品管圈大赛”并获优秀奖。在多个学术会议上担任主持、论文交流并获奖。曾赴美国、韩国、香港等进修NICU护理管理与临床实践。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相关临床评分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