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06日发布 | 939阅读

多模式治疗基底节丘脑区AVM的疗效

Tim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Ref: Madhugiri VS , et al. J Neurosurg.  2018 Aug 17:1-10. doi: 10.3171/2018.2.JNS172511. [Epub ahead of print]】


基底节丘脑区的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AVM)治疗难度大。目前,临床上采取手术切除的占3-13%,伽马刀治疗占23-44%。无论是伽马刀、介入栓塞还是开颅手术切除,单一的治疗方法较难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近期,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的Venkatesh S. Madhugiri等研究几种方法联合,即多模式治疗基底节丘脑区AVM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表在2018年8月《J Neurosurg》在线。


该研究回顾性分析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动静脉畸形数据库内1984年至2016年期间123例基底节丘脑区AVM患者资料。患者接受伽马刀、介入栓塞或开颅手术切除的单一或联合治疗。治疗后3-4年进行DSA造影评估AVM病灶闭塞状况;采用mR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血管造影显示AVM闭塞以及mRS评分0-2分是最佳预后。分析临床、影像学随访的预后状况,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研究与预后相关的因素。


结果显示,123例患者平均年龄24.6±14.3岁,畸形血管团体积平均51.2±47.8cm3;61例Spetzler-Martin分级VI或V级,87例AVM破裂出血。44例采用单一治疗方案,其余使用二种或二种以上联合治疗手段。其中,32例伽马刀联合介入栓塞治疗、7例伽马刀联合开颅手术切除、6例介入栓塞联合开颅切除和17例三种方式联合治疗。治疗前年出血率为5.5%,治疗后年出血率5.7%。治疗后的影像学随访显示,54例(51%)达到影像学治愈标准。Spetzler-Martin分级Ⅱ-Ⅲ级比Ⅳ-Ⅴ级闭塞率高(63%比39%,p=0.013)。至随访终点时,75%患者功能状况比治疗前提高或不变,25%患者病情恶化。多因素分析显示,开颅手术切除和伽马刀治疗是畸形血管团闭塞的独立预测因素,均为p<0.01;畸形血管团直径和体积是临床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p≤0.01;畸形血管团体积、直径和手术切除是预测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最后作者指出,畸形血管团体积大和Spetzler-Martin分级级别高与基底节丘脑区AVM治疗预后不良相关。单一治疗手段达到理想治疗效果有一定困难,多模式治疗可以改善基底节丘脑区AVM的预后。


Tim编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寿佳俊博士审校,《神外资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