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30日发布 | 652阅读

“睡眠”与“唤醒”麻醉的DBS术对PD患者临床预后无差异

【Ref: Chen T , et al. J Neurosurg.  2018 Mar 16:1-12. doi: 10.3171/2017.8.JNS17883. [Epub ahead of print]】


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通常是在病人清醒的状态下植入电极,然而部分患者在清醒时无法配合电极的植入。最近,有研究指出,在微电极记录(microelectrode recording,MER)辅助下的“唤醒”DBS术(“awake” DBS)与非清醒状态“睡眠”DBS术(“asleep”DBS)的预后相当。近期,美国亚利桑那州巴罗神经学研究所神经外科的Tsinsue Chen等比较唤醒与非清醒状态下行双侧苍白球内侧(globus pallidus internus,GPi)DBS术或双侧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DBS术的帕金森病(PD)患者功能改善结果,论文发表在2018年3月的《J Neurosurg 》在线。


该研究分析2012年5月1日至2016年1月31日行双侧GPi-DBS或双侧STN-DBS的帕金森病患者。术中唤醒麻醉的患者在MER监测下,根据刺激效果调整电极位置;术中睡眠麻醉的患者在电极植入后行术中CT扫描,如在误差≥2mm时重新放置电极,并再次CT以检查电极植入精确度。研究者纳入术后随访6个月的患者,应用UPDRS-III量表运动评分评估主要结果,即停药状况下电刺激诱导的运动功能变化;次要结果包括通过PDQ-39问卷表评估生活质量、左旋多巴剂量变化、电极定向精确度、刺激参数、手术时长以及并发症。


结果显示,研究纳入133例PD患者。78例施行双侧GPi-DBS术,其中16例唤醒麻醉DBS术,62例睡眠麻醉DBS术;55例施行双侧STN-DBS术,其中14例唤醒麻醉DBS术,41例睡眠麻醉DBS术。GPi-DBS术组中,唤醒麻醉患者与睡眠麻醉患者在年龄,性别和疾病病程等方面并无差异;STN-DBS术组中,两种麻醉方式的患者临床表现方面未发现差异。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时,在GPi-DBS术组或STN-DBS术组的唤醒麻醉与睡眠麻醉患者的UPDRS-III量表运动评分无差异;GPi-DBS组的唤醒麻醉与睡眠麻醉患者在电刺激后运动评分分别提高20.8分与18.8分,功能改善率分别为38.5%与37.5%;STN-DBS组的唤醒麻醉与睡眠麻醉患者电刺激后运动评分分别提高21.6分与26.1分,功能改善率分别为40.3%与48.8%,p>0.05。次要结果比较,在PDQ-39问卷表评分和左旋多巴剂量改善程度上,两组DBS术采用两种麻醉方式的患者均无差异;电极定向精确度、刺激参数、手术时长和并发症的比较,亦未得到有统计学差异的结果。


图1. 两种麻醉方式下,GPi-DBS术或STN-DBS术患者,术后6月平均UPDRS-III量表运动评分的变化。


最后作者指出,对于双侧GPi-DBS术或双侧STN-DBS术患者,睡眠麻醉状态下手术在术后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和药物剂量减少方面与传统唤醒麻醉手术并无差异。


Yapen编译,《神外资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审校)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