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 Ma R, et al. J Neurosurg Pediatr. 2018 Mar;21(3):278-283. doi: 10.3171/2017.9.PEDS17360. Epub 2018 Jan 5.】
颅内压(ICP)监测通常是经脑室外引流装置转换脑室内压力进行监测。该方法有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如外引流置管位置不准确、颅内感染和颅内出血等。目前,脑实质内光纤ICP监测仪已进入临床应用;其植入方法简单,并发症发生率低,受到神经外科医生的青睐。脑室内ICP监测与脑实质ICP监测的比较研究显示,脑实质ICP监测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低,为4.4%比29.4%(p<0.01),尤其是感染发生率更低,0.8%比9.2%(p<0.01)。但是脑实质ICP监测也有缺点,如果颅内压超过正常值,脑实质ICP监测起不到脑脊液引流的治疗效果,并且脑移位可引起ICP数值不稳定。特别是对小儿患者的脑室内与脑实质内ICP监测的相关研究数据很少。英国约翰·瑞德克里夫医院神经外科的Ruichong Ma等报道小儿患者脑实质ICP监测的经验,文章发表在2018年1月《J Neurosurg Pediatr》在线。
该研究对2005年至2015年10年期间的385例进行脑实质ICP监测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32例(8.3%)出现并发症,其中,4.2%为硬件问题,3.6%发生脑脊液漏,0.5%术后出血,0.3%术后感染。仅硬件出现问题的患儿需要再手术,而且无手术所致的残疾或死亡。较年幼的患儿(p=0.001)和继发性高颅压患儿(p=0.04)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更大。神经外科患儿与颅面疾病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为7.6%比8.8%(p=0.67)。
因此作者认为,对于小儿神经外科患者,脑实质ICP监测安全简易,并发症发病率和致残率均低。
(福州市第一医院Serena编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王知秋教授审校,《神外资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