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械取栓已成为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导致缺血性卒中的标准治疗方案,它不仅能改善患者预后,提高质量调整寿命年,而且节约社会与家庭的经济成本。

HERMES是一个由七大机械取栓随机对照试验(MR CLEAN,ESCAPE,EXTEND-IA,SWIFT PRIME,REVASCAT,PISTE与THRACE)研究者组成的合作团队。在刚刚结束的欧洲神经放射学会(ESNR)第41届年会上,来自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医学中心神经放射科Charles Majoie教授代表HERMES研究团队汇报了由他与Wolfgang Kunz、Mayank Goyal等共同完成的关于“机械取栓治疗中时间延误对质量调整寿命年及取栓效益的影响”的研究结果。
1质量调整寿命年的评价方法
质量调整寿命年是一种用于评价和比较健康干预,反映剩余伤残严重性的指标。如果健康的生活了一年则记为1;如果死亡则记为0;如果是伤残则根据mRS评分记为0-1之间的数字(图1)。
2取栓效益的评价方法
净货币效益是反映一个医疗项目货币价值的综合指标。净货币效益越大,说明该医疗行为越值得实施。机械取栓的净货币效益=质量调整寿命年×每个质量调整寿命年的最大支付意愿−实际花费。研究以美国为参考依据,每个质量调整寿命年的患者最大支付意愿为$100,000。
图1:卒中患者质量调整寿命年评价方法。
3卒中患者取栓费用及院后费用分析
研究以SWIFT-PRIME试验为参考估算每个卒中患者治疗及后续护理总费用,美国卒中患者取栓费用约为$14640±5122,不同神经功能障碍(以mRS评价)患者院后费用见下图2。
图2:美国卒中患者取栓费
HERMES汇总了七项研究数据,显示随着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延长,预后良好患者比例逐渐降低,不良预后比例逐渐增高。以七项试验中的药物组为参考,假设以ASPECT 0~5分为不适合取栓的标准,自发病120min后,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每增加30分钟,增加3%的患者不适合取栓。该研究显示,如发病60~119分钟内开始股动脉穿刺,每个患者质量调整寿命年约为6.5,而发病360~420分钟内才开始穿刺,每个患者质量调整寿命年仅为3左右。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每延误1分钟,患者平均丧失4天无症状生存时间,丧失10天能够自理的生存时间(图3)。此外,研究显示每延误1分钟,机械取栓的净货币效益损失$1,059。
图3:患者质量调整寿命年与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的关系。
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每延迟1分钟,都会导致有质量的生存时间以及取栓经济效益的巨大损失。简而言之,时间是大脑,时间是金钱,时间就是有质量的生存时间!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广编译,《神经介入资讯》主编、上海长海医院脑卒中中心兼神经介入中心主任刘建民教授终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