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 Abel TJ, et al. J Neurosurg Pediatr. 2018 Jul;22(1):37-46. doi: 10.3171/2018.1.PEDS17435. Epub 2018 Apr 20.】
对于耐药性局灶性癫痫患者,切除致痫区(epileptogenic zone,EZ)的组织后,癫痫不再发作。因此,准确和安全地识别EZ是癫痫手术的关键。当不能通过非侵入性手段,比如视频脑电图或MRI确定EZ时,开颅直接植入电极是必需的手段。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大量研究报告证明立体定向颅内脑电图(stereoelectroencephalography,SEEG)装置经皮微创植入脑电极可以安全有效地获得儿童和成人致癫区的异常脑电活动,定位致痫灶。运用机器人技术协助植入SEEG电极(图1)比使用Talairach或Leksell框架器械更能简便地达到手术目标。为了比较机器人辅助与Talairach框架为基础在SEEG电极植入方法的差异,法国Grenoble-Alpes大学医学中心(CHUGA)临床神经外科和儿童医院神经外科回顾性分析30年SEEG的使用经验。研究结果由Taylor J. Abel等撰文发表于2018年7月的《J Neurosurg Pediatr》杂志上。
图1. 机器人辅助SEEG电极植入手术照片。
该研究纳入17例药物耐药性癫痫患儿,年龄<17岁;均接受机器人辅助SEEG电极植入手术,与18例接受传统Talairach框架式SEEG电极植入的癫痫患儿比较手术时间、术后癫痫发作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
结果显示,17例患儿共接受19次机器人辅助SEEG电极植入,共置入265个电极。其中12例行二次EZ切除,手术效果:4例达Engel I级,2例Engel Ⅱ级,6例Engel Ⅲ-Ⅳ。在EZ未切除的5例患儿中,2例射频治疗。并发症方面,1例出现两处小硬膜下血肿,因而产生短暂感觉异常, 3例发生无症状颅内小出血。机器人辅助SEEG电极植入与在Talairach框架下SEEG电极植入的并发症发生率、癫痫灶切除次数或术后无癫痫发作率之间没有差异。其中,机器人辅助SEEG电极植入的手术时间较短(p<0.05)。
最后作者总结,机器人辅助SEEG电极植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用于识别耐药性局灶性癫痫患儿的EZ;具有节省手术时间的优点,达到安全和有效的手术目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胡柯嘉编译,《神外资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审校)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