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9月11日发布 | 589阅读

血清IL-33浓度升高预示aSAH患者预后不良

Fu

天津医科大学

达人收藏

【Ref: Gong J, et al. Clin Chim Acta.  2018 Aug 10;486:214-218. doi: 10.1016/j.cca.2018.08.011. [Epub ahead of print]】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是常见的非创伤性SAH。评估aSAH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常采用世界神经外科医师联合会量表(WFNS)和改良Fisher分级量表。在aSAH后的早期就有炎症参与和促使脑损伤加重。白细胞介素-33(IL-33)是新发现的白细胞介素-1超家族成员。IL-33具有双重功能,既是激活其受体复合物的传统细胞因子,又是特异性转录调控的细胞内核因子。aSAH后大鼠脑组织IL-33表达上调。IL-33表达上调与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反应有关。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IL-33浓度升高,与梗死体积呈正相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的Jiangbiao Gong等分析血清IL-33浓度与aSAH预后的相关性,文章发表在2018年8月的《Clin Chim Acta》在线上。


作者在2013年4月至2016年9月纳入175例aSAH患者和175例健康对照者进行前瞻性观察研究。aSAH患者颅内动脉瘤经CTA扫描诊断;出血发生后24小时内入院,入院后48小时内进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或血管内介入栓塞。排除最近一个月经历手术、外伤或感染史、既往脑内出血史和缺血性卒中史、自身免疫性疾病、使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入院后再出血、假动脉瘤或伴发尿毒症、肝硬化、恶性肿瘤、慢性心脏病、慢性肺部疾病、糖尿病和高血压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L-33浓度;使用WFNS量表和改良Fisher分级量表评估aSAH严重程度;GOS量表评分1-3分者为预后不良。


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招募健康志愿者入对照组,共175例;其中,男性80例,女性95例;年龄44-59岁,中位数为52岁。aSAH组175例中,男性78例,女性97例;年龄42-60岁,中位数为48岁。对照组和aSAH组在性别和年龄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aSAH患者的WFNS量表评分2-3分,中位数3分;改良Fisher分级量表评分1-3分,中位数2分。45例(25.7%)后交通动脉动脉瘤,23例(13.1%)颈内动脉动脉瘤,38例(21.7%)前交通动脉动脉瘤,31例(17.7%)大脑中动脉动脉瘤,24例(13.8%)大脑前动脉动脉瘤,10例(5.7%)大脑后动脉动脉瘤和4例(2.3%)椎动脉动脉瘤。99例(56.6%)患者行动脉瘤夹闭,其余行血管内栓塞术。41例(23.4%)施行脑室外引流术。在随访6个月中,28例(16.0%)死亡,62例(35.4%)预后不良。


aSAH组患者血清IL-33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随着WFNS量表评分、改良Fisher量表评分和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升高,IL-33浓度显著升高。


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结果表明:血清IL-33浓度>741.3ng/ml对预后的预测能力良好(AUC=0.831;95% CI,0.767-0.883),敏感性75.8%和特异性79.6%;与WFNS量表评分(AUC=0.874;95% CI,0.815–0.919;P=0.189)和改良Fisher量表评分(AUC=0.845;95% CI,0.783–0.896;P=0 .704)的预后预测能力相当。进一步分析发现,将血清IL-33与WFNS量表评分或改良Fisher量表评分结合可以显著提高两者的预后预测性能,ACU分别提高为0.907(95% CI, 0.853–0.945;P=0 .027)及0.901(95% CI,0.847–0.941;P=0.001)。


综上所述,血清IL-33浓度升高与aSAH的炎症反应严重程度和患者预后不良密切相关,提示IL-33是评估aSAH严重程度和反映预后的炎症生物标志物。


Fu编译,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刘创宏审校,《神外资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


相关链接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