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9月11日发布 | 2976阅读

河南省人民医院Juha教授团队:颞下入路基底动脉-小脑上动脉瘤夹闭术病例分享

Juha Hernesniemi

河南省人民医院

达人收藏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贝朗时间》第三十期,由国际脑血管病显微外科大师、目前在河南省人民医院任职的Juha教授团队带来的颞下入路基底动脉-小脑上动脉瘤夹闭术病例分享,精彩手术视频文内观看,欢迎阅读、分享!



术者介绍


Juha Hernesniemi 教授 

 河南省人民医院Juha国际神经外科中心主任


  • Juha教授从2018年7月1日,开始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全职工作


  • 尤哈·赫内斯涅米(Juha Hernesniemi),是目前国际神经外科界公认的权威,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代表性领袖人物。他1947年出生于芬兰,曾就读于瑞士苏黎世大学医学院,并于1979年获得博士学位。1997~2015年,他担任赫尔辛基大学中央医院神经外科中心教授和主席,并带领这一中心成为欧洲最大的神经外科临床和科研中心。


  • 近半个世纪的从医生涯,尤哈开展了16000多台显微外科手术,其中包括6000多台脑动脉瘤、血管畸形和动静脉瘘手术和3000多台脑肿瘤手术;发表的文章被PubMed收录500多篇(主要是关于脑动脉瘤、血管畸形和脑肿瘤),出版过多本显微神经外科方面的书籍,录制了1001台显微神经外科手术视频;其与同事合著的《赫尔辛基显微神经外科学的基础与技巧》一书,已经被翻译成多种语言、畅销全球,影响了全世界众多神经外科青年医生。




  • 患者  男  43岁   

  • 诊断:基底动脉-左侧小脑上动脉瘤

  • 主诉:突发舌头僵硬9天

  • 神经系统查体:体温36℃,脉搏74次/分,呼吸17次/分,血压136/87mmHg,神清语利,双侧瞳孔2mm,光反射灵敏,伸舌居中,舌肌无萎缩,舌肌无纤颤,发音、吞咽正常,软腭及悬雍垂居中,吞咽反射正常,颈软,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



术前CTA






术前DSA

动脉瘤形态不规则,动脉瘤顶正对着基底动脉主干血流方向,出血风险高,治疗指征明确。动脉瘤相对宽颈,如果采取介入治疗需要使用支架辅助技术,但该动脉瘤瘤颈位于小脑上动脉起始处,而SCA主干与基底动脉呈锐角关系,超选载瘤动脉以及在释放支架过程中存在很大的技术困难和风险。故选择开颅夹闭术。




术后当天CT



术后1周CTA


术后双侧瞳孔等大圆,2mm,光反射灵敏,面纹对称,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



  • 左侧颞下入路开颅,探查并夹闭动脉瘤。


  • 手术过程:采用侧卧位,标准颞下开颅。切皮前使用甘露醇(1g/Kg),并行腰大池置管引流。Mayfield头架固定,采用马蹄形切口,铣开骨瓣后,磨钻磨除骨窗下缘,直到骨窗下缘达到中颅窝底水平剪开硬膜,轻轻牵开颞叶,打开环池蛛网膜释放脑脊液,剪开部分小脑幕后,探查脚间池,显露基底动脉及小脑上动脉,见动脉瘤位于小脑上动脉与基底动脉分叉处,瘤体成浆果形。分离瘤颈后1枚动脉瘤夹夹闭。创面止血后缝合硬膜、复位骨瓣、逐层关闭。术中注意Labbe静脉的保护。












  • 本手术采用左侧颞下入路,铣开骨瓣后磨钻磨除骨窗下缘,直到骨窗下缘达到中颅窝底水平。自小脑幕缘到达基底动脉、大脑后、小脑上动脉,取得良好的暴露。术中动脉瘤未破裂,临时阻断基底动脉后用1枚动脉瘤夹将其夹闭。术后复查CT显示动脉瘤夹闭良好,CTA显示小脑上动脉通畅显影。


  • 术前常规行腰大池置管引流。腰大池引流缓慢引流出30-40ml脑脊液以松弛脑组织,便于将硬膜从颅骨剥离,同时减少硬膜撕裂的风险。


  • 吲哚菁绿造影有助于保护载瘤血管及夹闭动脉瘤。


  • 基底动脉周边区域的穿支血管维持脑干血供。谨慎地分离瘤颈并保护穿支关系手术成败。


  • 颞下入路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入路,可暴露中颅窝底、基底池侧方等病变。通过这一入路可以暴露诸如中颅窝脑膜瘤、低位的基底动脉顶端/基底动脉上方动脉瘤。剪开小脑幕能较好的暴露基底动脉、小脑上及大脑后动脉,能够在直视下对动脉瘤进行操作。


往期回顾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