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8月16日发布 | 776阅读

经皮颈椎髓核成形术的再手术率偏高

Fu

天津医科大学

【Ref: Klessinger S . World Neurosurg.  2018 Jun 20. pii: S1878-8750(18)31290-7. doi: 10.1016/j.wneu.2018.06.075. [Epub ahead of print]】


颈椎间盘突出可引起神经功能缺损。目前公认的标准治疗是前路椎间盘切除加椎体融合术(ACDF)。经皮颈椎髓核成形术(percutaneous cervical nucleoplasty,PCN)是基于低温消融的微创技术,利用直径1mm的双极射频能量,切除一部分髓核组织。但是PCN后的再手术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德国比伯拉赫县nova医院神经外科的Stephan Klessinger等分析PCN术后10年期间再手术的情况,结果发表在2018年6月的《World Neurosurgery》在线上。


研究纳入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作者所在医院进行PCN术的133例患者;排除神经根病变或运动障碍者。其中,82例女性,51例男性;患者年龄30-76岁之间,平均48.6岁。PCN治疗的适应证为慢性颈部疼痛,可能向手臂放射。66例(49.6%)患者有一年以上的疼痛史,患者症状均持续数月,平均4.8±2.9个月。72.2%患者颈部疼痛是唯一的症状。37例有辐射疼痛,29例出现感觉障碍(21.8%);均无运动障碍。MRI成像最常见的是膨胀的椎间盘(bulging disc)占患者的60.9%;椎间盘有环形裂隙。34例(25.6%)椎间盘突出(herniated disc),还有18例(13.5%)椎间孔狭窄或椎管狭窄。研究采用McNab’s结果标准评估患者满意度;并对患者的临床和预后资料进行分析。


45.9%的患者接受一个或一个以上节段的PCN手术;最常见的单一节段手术在颈4-5(7.5%)、颈5-6(31.6%)和颈6-7(12.8%)。均无出现与PCN相关的并发症和无与椎间盘相关的感染。133例患者在PCN术后一个月进行第一次随访检查。23例(17.3%)仅随访一次,42例(31.6%)随访超过5年,8例(6.0%)随访超过10年;平均随访时间为39.1个月。


31例患者术后1个月对疗效满意,63例效果较好,短期成功率为70.7%。但26例(19.5%)接受原手术节段或其它节段的再手术,均行经前路椎间盘切除术。同时,用聚醚醚酮或钛笼单独或结合钛板钉等植入,或选择人工椎间盘植入。在PCN术后一年,12.8%患者进行再手术。再手术患者的满意度较低(35.3%)。PCN至再手术之间的时间是1-116个月,平均21.4±26.9个月。86.7%再手术的节段与之前PCN术的节段相同。


PCN术后疗效较好组(PR组)和疗效较差组(NR组)比较,PR组患者同节段再手术率低于NR组(14.9%比30.8%,P=0.04)。PR患者PCN手术至再手术的间隔时间明显比NR组延长(31.1个月比8.6个月)。PR组PCN术后一年再手术率低于NR组(P=0.0006)。PCN术后PR与NR之间在年龄、性别、水平、随访时间、再手术涉及的节段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总之,对颈椎间盘突出,PCN术相对传统开放手术并不是良好的替代方式,但可以作为一种补充治疗手段。


Fu编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寿佳俊博士审校,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


相关链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