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8月13日发布 | 836阅读

【景昱-神经科学专栏】| DBS术后运动和语言康复治疗

景昱医疗

达人收藏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景昱—神经科学专栏”第八十八期,由景昱医疗带来的:DBS术后运动和语言康复治疗,内容精彩,欢迎阅读。


一、运动康复



1. 外提示训练


主要分为听觉、视觉及体感3种方式,通过提供一个与运动启动和运动促进相关的时间和空间的刺激,补偿神经损害造成的运动障碍,达到改善步态的目的。通过节律性声音刺激,如节奏感强的音乐或者节拍器等可调整步态变异率,改善PD患者的运动障碍,效果呈频率依赖性。节律性声音刺激的频率较PD患者的惯常的步态略快,治疗获得的益处更加明显。有研究提示,大部分PD患者的步速、步长和平衡均有改善,跌倒的机会减低,但是在功能活动以及生活质量方面未显示出明显的有效改善。


2. 减重步行训练(body weight support treadmill training,BWSTT)


指通过悬吊和保护装置负担患者的部分体重,由治疗师辅助指导患者进行步行周期全部动作的练习,提高步行的能力。现代BWSTT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脊髓损伤的猫动物模型的步行训练。目前较为认可的理论是“中枢模式发生器”(Centralpatterngenerator,CPG)学说。1985年FinchL等在电动跑台上对脊髓横断猫后腿减重后被动迈步的试验中,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可使猫重新获得运动能力。并在进一步研究中发现,其运动能力的恢复与脊髓非完全损伤尚存在特定节段感觉输入机制有关。这种踏板运动有赖于特定的节段感觉传入,类似于人类腰骶运动区的中枢模式发生器。有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研究BWSTT对PD患者的长期疗效,结果证明BWSTT对PD患者步态的改善具有持久的效应,特别是对慌张步态有明显的改善。


二、 语言康复


1. 常规言语治疗


常规语言治疗包括舌唇运动、发声、音量、韵律、语速和呼吸控制等方面的训练。舌唇运动的训练可以通过改善唇部肌肉的僵硬程度、活动的幅度以及舌唇的运动协调性从而改善患者的发音清晰度。呼吸训练通过延长呼气时间、增加呼吸肌活动度从而增加呼吸容量、声门下气流压和声强。近年很多学者通过在常规言语治疗的同时配合延迟听觉反馈仪器和语音放大设备来提高患者的言语交流能力。


2. 励-协夫曼言语治疗(Lee Silveman voice treatment,LSVT)


20世纪80年代末Ramig首先提出LSVT技术,经过技术的发展和临床研究的验证,目前成为具有临床证据的言语治疗技术。与常规的言语治疗技术不同,LSVT是基于PD患者言语障碍可能存在的发生机制,通过提高音量、增加发生运动幅度,帮助改善患者对自身发声运动障碍的感知能力。LSVT注重高强度的训练,同时兼顾呼吸的控制,从而改善患者的语言障碍,达到言语交流的目的。研究发现,患者介绍LSVT治疗后,言语清晰度有明显的改善,这种改善在治疗6个月后仍然有效。

参考文献


[1] Ramig LO,Countryman S,Thompson L,et al. A comparison of Two forms of intensivespeech treatment for Parkinson disease [J]. J Speech Hear Res,1995,38:1232

[2] Ramig LO,Countryman S,Thompson L,et al.Intensive speech treatment for Parkinson disease: Short and long-term comparison of two techniques [J]. Neurology,1996,47:1496.

[3] 罗佳,庄佩耘. 帕金森病患者的言语障碍及励-协夫曼言语治疗的应用.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7,15(6):502-505.

[4] 杨美芳,赵健,且亚玲,等. 励-协夫曼言语治疗对帕金森病患者言语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7,39(1):43-47.


【景昱-神经科学专栏】往期回顾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相关临床评分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