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8月03日发布 | 2090阅读

半隐画画:脑血管搭桥手术

半隐

达人收藏


当外科医生被问及,是否愿意当内科医生时,回答基本是否定的。为什么呢?用心理学家米哈里齐克森米哈里(Mihaly Csikszentmihalyi)的心流(flow)理论可以得到解释。心流是指我们在做一件具有适度挑战性的事情时,进入一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因为医生做手术时会产生“心流”。而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将几毫米的脑血管用针线缝合的技术,具有极高的挑战性,所以更能激发高技术水平医生心流状态的产生。将脑内错综复杂的血管神经画出来,让人很快明白复杂手术的精要,大脑画画也具有很高的挑战性,为了使自己精力高度集中,我经常躲在黑暗的更衣室里画画,因此也常常激发心流状态的产生。做手术和画手术使人上瘾,脑血管搭桥技术也像“鸦片”一样,吸引着众多神经外科医生神往。


一、颌内动脉搭桥


Max-Rad-M1 Bypass


第86届美国神经外科年会(AANS)在美国新奥尔良举行,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专家石祥恩教授,应邀做了《颌内动脉搭桥治疗复杂性颅内动脉瘤》的专题报告,得到参会神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早在2009年,石教授率先在国内外开展“颌内动脉与大脑中动脉搭桥术”为颅内复杂动脉瘤和脑缺血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方法。经过八年的临床手术实践,石教授团队颌内动脉搭超百例,颅内复杂动脉瘤九十多例,缺血性脑血管病30余例,取得良好效果,在国外神经专业杂志发表论文16篇,为颌内动脉搭桥治疗脑血管病开创新的理想方法。


美国纽约迈医学中心神经外科主任E.Nossek教授,扎克医学院神经外科主任D.J.Langer教授发表述评“颌内动脉与大脑中动脉搭桥是脑血流代替治疗的可靠的范式”,颌内动脉搭桥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是治疗复杂动脉瘤的一次革命性变化。在颞浅动脉搭桥不能获得足够血流量或不可利用时,颌内动脉搭桥应该是颅内外搭桥的首要选择,预料颌内动脉至大脑中动脉搭桥是代替颅内外中/高流量搭桥的金标准。


Max-Rad-M2Bypass


手绘图片出自文献:《颌内动脉搭桥的历史与发展》,发表于2018年年3月《世界神经外科》杂志。


二、侧-侧搭桥


当谈及脑血管搭桥手术,美国Lawton的名字不得不提。今年Lawton出版的Seven Bypass引起了全世界年轻神经外科医生的追捧。石祥恩教授团队的王泷博士总结了侧-侧搭桥的不同吻合技术及应用于五种不同部位的临床治疗效果,我结合手术和解剖知识将示意图画出来,发表在《世界神经外科》杂志。


PICA p3-p3 Bypass ( PICA Aneurysm )


M2-M2 Bypass (M2 Aneurysm )


A3-A3 Bypass (ACA Aneurysm)


ATA-M2 Bypass (M1 Aneurysm)


SCA-PCA Bypass ( PCA Aneurysm )


更多精彩手术和绘画,请持续关注并在Pubmed搜索”Cai Li Arkansas” 。欢迎引用这两篇非常有意思的搭桥手术文章。


1: Wang L, Cai L, Lu S, Qian H, Lawton MT, Shi X. The History and Evolution of Internal Maxillary Artery Bypass. World Neurosurg. 

2018,113:320-332. PMID: 29524709.


2: Wang L, Cai L, Qian H, Lawton MT, Shi X. The In Situ Side-To-Side Bypass Technique: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Current Anastomosis Approaches, and Surgical Experience. World Neurosurg.

2018,115:357-372.PMID: 29729474.


图中解剖结构安排均参考术者手术视频,并由本人在解剖室反复对照,为了全面展示手术的细节,在结构安排上不一定严格按照解剖层次。手术绘画的关键并不是绘画技术,而是解剖和手术体会,因本人水平有限,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相关回顾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