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 McDowell MM, et al. J Neurosurg. 2017 Jun 9:1-8. doi: 10.3171/2017.1.JNS162785. [Epub ahead of print]】
脑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致死、致残率较高。其中20%-30%的患者是多发性脑动脉瘤。近期,美国匹兹堡大学神经外科的Michael M. McDowell等评估多发性动脉瘤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发表在2017年6月的《J Neurosurg》在线。
作者对1996年至2012年开展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研究项目(Subarachnoid Hemorrhage Outcomes Project,SHOP)中收录的1277例患者的人口学特征、病史和治疗情况等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1277例脑动脉瘤破裂患者中,890例只有1枚动脉瘤,267例有2枚动脉瘤,120例有3枚或3枚以上动脉瘤。以单个动脉瘤作为基础采用多项式回归分析,发现患2枚动脉瘤的危险因子,包括女性、体质指数(BMI)高、常年吸烟以及黑色人种,相对危害比(relative risk ratio,RRR)分别为1.80、1.02、1.01及1.83;p值分别为<0.001、p=0.003、p=0.004和p=0.001。而3枚或3枚以上的动脉瘤患者危险因子,包括女性(RRR=3.10,p<0.001)、 BMI高(RRR=1.03,p<0.001)、后循环动脉瘤(RRR=2.59,p<0.001)以及黑色人种(RRR=2.15,p=0.001)。校正多变量分析后发现,女性、长期吸烟史、后循环动脉瘤、BMI以及黑色人种都是发生多发性动脉瘤的独立相关因子。
最后作者指出,aSAH患者中单发与多发动脉瘤在人口学特征与临床表现上可能存在差别。多发性动脉瘤的发生在病理学上与炎症和血管内皮损伤相关。
(Tim编译,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刘创宏审校,《神外资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