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 Singh R , et al. Brain Inj. 2018;32(9):1122-1128. doi: 10.1080/02699052.2018.1483028. Epub 2018 Jun 6.】
创伤性脑损伤(TBI)后嗅觉丧失(Olfactory Disturbance,OD)较常见。OD的发生率不明确,范围在4%~60%。外伤后嗅觉丧失的原因可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即嗅神经损伤或嗅觉系统(包括眶额皮质)损伤。嗅觉丧失的程度分为嗅觉显著丧失和嗅觉减退。由于许多患者本身不能察觉到嗅觉功能的细微变化,而且各种嗅觉测试诊断OD的阈值存在差异,因此嗅觉减退难以确定。嗅觉减退的临床意义尚不清楚,以致影响TBI患者嗅觉丧失的相关因素研究结论也不一致。英国谢菲尔德教学医院康复医学科的Rajiv Singh等开展观察性队列研究,分析TBI患者嗅觉丧失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结果发表在2018年6月《Brain Injury》在线上。
作者从一项2013年8月至2015年7月开展的谢菲尔德创伤后脑损伤研究(Sheffield Brain Injury after Trauma,SHEFBIT)中,选择TBI病例。将住院时间在一个晚上以上、接受脑部CT扫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年龄小于17岁、因既往脑外伤而住院者、失智症以及非该地区居民。根据常见的数据要素标准(Common Data Elements Criteria)诊断TBI。在受伤后6~8周和1年时分别对纳入的TBI患者进行评估;评估量表,包括扩展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E)、Rivermead头部损伤随访问卷(RHFUQ)、Rivermead脑震荡后症状问卷(RPCS)和医院焦虑和抑郁问卷(HADS)。采用累积疾病评定量表(CIRS)评估共患病,得分>10分定义为存在共患病。嗅觉功能通过对咖啡颗粒的敏感性评分测定。
研究共纳入774例TBI患者,其中690例(94%)随访至1年后,嗅觉丧失的总发生率为19.7%;轻度TBI患者9.55%、中度TBI患者20.01%、重度TBI患者43.5%。单因素分析发现,TBI严重程度(P<0.001)、既往精神病史(P=0.011)、外伤时GCS得分(P<0.001)、CT扫描结果(P<0.001)、受伤时酒精中毒(P<0.001)、共患病(P=0.010)以及随访12个月存在抑郁或焦虑、RHFUQ或RPCS评分等均与嗅觉丧失有关(P值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TBI严重程度(P<0.001;95% CI,0.098-0.438)、共患病(P=0.026;95% CI,0.301-0.927)和抑郁(P=0.006;95% CI,1.202-2.981)与嗅觉丧失显著相关。随访1年时,60%的嗅觉丧失患者诊断为抑郁症,而没有嗅觉丧失的患者患抑郁症仅为36%。
表1. TBI后患者嗅觉丧失的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该研究发现,TBI后嗅觉丧失的发病率随TBI的严重程度和伴有共患病而增加。表面上看,嗅觉丧失是TBI的无伤大雅的后遗症,但有引起抑郁症的可能,值得重视和深入研究。
(Fu编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王知秋教授审校,《神外资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