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 Liu X, et al. Clin Neurol Neurosurg. 2018 Jul;170:93-98.
doi: 10.1016/j.clineuro.2018.04.034. Epub 2018 Apr 30.】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成人患病率为0.5%~6%。动脉瘤破裂后,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48h内再次破裂的风险很高,因此建议在24-72小时内进行早期治疗。早期及时诊断对于动脉瘤患者至关重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动脉瘤检测的金标准。三维旋转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 rotational angiography,3DRA)是DSA的延伸,已公认作为新的参考标准。
中国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CT室的Xiujuan Liu等比较立体虚拟现实显示系统(stereoscopic virtual reality display system)与CT、3DRA对颅内动脉瘤,特别是检测和描述小动脉瘤以及颅骨附近动脉瘤特征的效果,结果发表在2018年4月的《Clinical Neurology and Neurosurgery》在线上。
研究者对42例怀疑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256排CT血管造影(CTA)、DSA和3DRA检查。使用常规CTA获得体绘图(volume rendering,VR),然后将VR图像传输到立体虚拟现实显示系统得立体VR图像。由两位放射科医师独立观察CTA、DSA图像与立体虚拟现实显示系统的图像,进行比较;以3DRA的结果作为最终的参考标准(图1)。
图1. A.放射科医师在立体虚拟现实显示系统的屏幕上观察图像;B.立体虚拟现实显示系统的屏幕图像。
根据3DRA图像,42例患者中有38例确诊为动脉瘤。常规CTA误诊2例,漏诊1例。常规CTA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和准确率分别为94.7%、85.7%、97.3%、75%和99.3%。立体虚拟现实显示系统出错1例。立体虚拟现实显示系统的灵敏度、特异性、PPV, NPV和准确率分别为100%、85.7%、97.4%、100%和97.8%。常规CTA、立体虚拟现实显示系统和3DRA在检测动脉瘤的准确性方面没有发现显著性差异(图2、3、4)。
图2. 71岁男性患者,颅内有两枚小动脉瘤:1枚1.2mm动脉瘤位于左侧ACA的A2初始段(短箭头),另1枚2.3mm动脉瘤位于AcoA(长箭头)。常规VR图像(A)和立体VR图像清晰地描述这两枚动脉瘤;立体VR图像同时清晰地显示两个动脉瘤与中颅底骨质以及相邻血管分支的关系。常规DSA图像(B)最初无法清晰地显现1.2mm的小动脉瘤;而在3DRA图像(C)发现1.2mm动脉瘤(短箭头),阅片者再回顾阅读常规DSA图像时,辨认出1.2mm动脉瘤(短箭头)。常规DSA图像(D)可见血管内金属圈栓塞后的2.3mm动脉瘤(长箭头),1.2mm动脉瘤(短箭头)是在回顾读片时才辨认出。
图3. 66岁男性患者。A.最初在常规VR图像上未显示小动脉瘤,而在DSA和3DRA图像上发现小动脉瘤后,回顾性阅读常规VR图像时得以辨认(箭头)。B、C.DSA和3DRA图像清楚显示AcoA动脉瘤(箭头)。D.DSA图像显现,血管内介入治疗后的AcoA动脉瘤(箭头)。
图4. 44岁女性患者。“左MCA的初始段的小动脉瘤(短箭头)”在常规VR图像(A)和立体VR图像上均为假阳性发现。DSA图像(B)证实,A图上的“左MCA的初始段的小动脉瘤”是MCA小分支起始部(短箭头)。1枚右PcoA动脉瘤,在常规VR图像、DSA图像(C)和3DRA图像(D)上均清楚地显示(长箭头)。
作者指出,立体虚拟现实显示系统在检测颅内小动脉瘤和临近颅骨的动脉瘤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结合CTA、DSA和3DRA等神经影像学检查是颅内动脉瘤诊断的有用工具。
(Fu编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审校)
(Yapen编译,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刘创宏审校,《神外资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