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 Jakobs M, et al. Neuromodulation. 2018 Jan 8. doi: 10.1111/ner.12748. [Epub ahead of print]】
植入可充电脑起搏器进行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治疗,有助于延长脑起搏器电池寿命和提高经济效益。但患者需要学会检查电池容量和执行充电操作,对于伴有运动障碍和精神障碍的老年患者,可充电脑起搏器是否会带来额外不便,不得而知。德国海德堡大学医院神经外科的Martin Jakobs等对此进行研究,结果发表于2018年1月的《Neuromodulation》在线。
该研究纳入35例因运动障碍性疾病首次进行DBS治疗的成年患者。患者均植入可充电脑起搏器,并定期完成问卷随访。问卷内容包括患者在DBS术后的日常充电操作、对完成充电操作的自信心、满意度、充电时遇到的问题以及副作用等,并让患者对充电过程中不同步骤的难易度给予评价(难易度分为1-5分)。
31例(89%)患者完成问卷随访。其中,21例帕金森病、8例特发性震颤和2例肌张力障碍;平均年龄63.3岁,平均随访21.2个月。7例患者有伴侣或护工帮助检查电量和充电。完成一次充电耗时15-120min,平均57.6±31min。在经过平均2.1周和1.6周期的训练课程后, 90.3%患者有信心完成可充电脑起搏器的各项操作。与传统起搏器比较,97%患者更喜欢可充电脑起搏器。但是,3例患者无法完成所有充电步骤;其中1例因不能掌握充电操作而致脑起搏器电量耗竭和电刺激中断。在充电操作的难易度评价上,总体评价和各步骤评价为“容易”的选项,平均得4分(最高5分)。此外,高龄并非是发生副作用和操作困难的影响因素。
作者认为,对于以前未植入或曾使用过脑起搏器的老年患者来说,选择可充电脑起搏器是安全的。绝大部分患者认为充电操作易于完成,并从可充电脑起搏器中获益。
(丁陈禹编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花玮博士审校,《神外资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