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8日发布 | 2148阅读

抗凝药物对慢性硬膜下血肿复发的影响

TMC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达人收藏

Ref: Fornebo Iet alActa Neurochir (Wien). 2017 Nov;159(11):2045-2052. doi: 10.1007/s00701-017-3330-x. Epub 2017 Sep 27.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是较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多见于老年人。一般认为,抗凝治疗会增加出血风险,而老年人常因心脑血管疾病,需接受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对于必须抗凝治疗的CSDH患者,如何平衡防治血栓形成与出血间的风险是临床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挪威奥斯陆大学健康科学院的Ida Fornebo和瑞典卡罗琳娜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的Jiri Bartek Jr等人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发表在2017年9月《Acta Neurochir》在线。

 

该研究纳入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就诊于卡罗琳娜大学附属医院的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成年患者,排除6个月内接受神经外科手术、复发性硬膜下血肿或继发于蛛网膜囊肿的硬膜下血肿患者。主要预后指标为抗凝治疗患者的血肿复发率,次要预后指标为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同时对比术后早期恢复抗凝治疗和晚期恢复抗凝治疗对血肿复发的影响。

 

763例CSDH患者纳入研究,分为抗凝治疗组和未接受抗凝治疗组。其中308例(40.4%)入院时正在接受抗凝治疗。与未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比较发现,两组患者3个月内血肿复发率无差别,为11.0%比12.0%(p=0.69);死亡率也无差异,为4.0%比2.0%(p=0.16)。但抗凝治疗组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加,10.7%比5.1%(p=0.003)。对比术后早期(30天内)恢复抗凝治疗与晚期(30天以后)恢复抗凝治疗的患者发现,两组患者的血肿复发风险无明显差异,为7.0%比13.9%(p=0.08);但是晚期恢复抗凝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血栓栓塞,为7.0%比2.0%(p<0.01)。而抗血小板治疗与抗凝治疗对血肿复发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综上所述,抗凝治疗不增加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复发率和围手术期的死亡率;但是可增加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建议术后早期恢复抗凝治疗,因为,术后早期恢复抗凝治疗不增加血肿复发率,并且可降低术后血栓栓塞的风险。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TMC编译,《神外资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审校)


相关链接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