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08日发布 | 649阅读

伽马刀治疗小型颈静脉孔神经鞘瘤

王祥宇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达人收藏

Ref: Kano H, et alJ Neurosurg. 2017 Nov 10:1-9. doi: 10.3171/2017.5.JNS162894. [Epub ahead of print]


颈静脉孔神经鞘瘤(jugular foramen schwannomas,JFS)通常首选手术治疗。然而,由于肿瘤位置深在、与重要颅神经、血管和脑干的关系密切,全切除有一定困难,并有发生神经功能障碍的风险。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是一种治疗肿瘤的微创手段,也可作为显微手术的补充。近期,美国匹兹堡大学神经外科的Hideyuki Kano等撰文报道全球9所医疗机构的经伽马刀治疗的92例JFS患者肿瘤进展和神经功能状况,文章发表在2017年11月《J Neurosurg》在线。

 

92例JFS患者中,51例初始就接受SRS治疗;41例先显微手术切除再行SRS治疗,其中34例是术后残余肿瘤,7例是在发现肿瘤进展时行SRS治疗。肿瘤体积0.8-22.6cm3,中位数4.1cm3;射线边缘剂量10-18Gy,中位数为12.5Gy。随访时间6-266个月,中位数为51个月。每隔3-6个月进行MRI复查,肿瘤体积增大超过25%,认为“肿瘤进展(PFS)”;治疗后至少有一项颅神级功能有所改善,定为“神经功能改善”。

 

SRS治疗后,47例肿瘤体积较治疗前缩小,33例无明显变化,12例出现肿瘤进展。SRS治疗的3年、5年和10年无进展生存率(PFS)分别为93%、87%和82%。位于颈静脉孔内外的哑铃状肿瘤与非哑铃状肿瘤(局限于颅内的肿瘤)5年PFS分别为76%和92%。单变量分析显示,哑铃形肿瘤与PFS较差相关(p=0.021)。其他变量,如年龄、是否经手术切除、脑干受压迫程度、肿瘤体积和边缘剂量等与PFS无明显相关。经过手术治疗的患者,未发现影响PFS的明显指标。仅接受SRS治疗的患者,肿瘤体积<6cm3(p=0.037)和非哑铃肿瘤(p=0.015)具有更好的PFS;肿瘤体积>6cm3的5年PFS为77%,体积<6cm3者5年PFS为93%(图1)。

 

图1. 哑铃状肿瘤与非哑铃状肿瘤SRS治疗后的无进展生存情况对比。

 

在接受SRS治疗前,84例患者已有颅神经功能障碍,其中27例(32%)在治疗后得到改善。症状改善出现在SRS治疗后11.1-52.1个月,中位数为8.8个月。在接受SRS治疗后,14例患者出现迟发性颅神经功能障碍,其中7例由于肿瘤进展所致,约发生在放疗后24个月(中位数),另7例未出现肿瘤进展,归因于放射副作用,发生在放疗后7个月(中位数)。与迟发性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因素是肿瘤哑铃状生长及肿瘤进展(图2)。

 

图2. 哑铃状肿瘤与非哑铃状肿瘤SRS后的神经症状恶化状况对比。

 

该研究发现,哑铃状肿瘤体积显著大于非哑铃状肿瘤,为7.7cm3比3.3cm3(p<0.001);体积较大肿瘤SRS的治疗边缘剂量可能是哑铃状肿瘤患者PFS较差的原因。同时,非哑铃状肿瘤SRS治疗后症状恶化率较低,可能与非哑铃状肿瘤发现早,能早期接受SRS治疗有关。根据多中心研究的经验,SRS能使新发的或手术残留的小型JFS获得满意的控制率和神经功能改善,尤其对于早期诊断、小型、未累及颅外的颈静脉孔神经鞘瘤。


(湘雅医院医院王祥宇编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王知秋教授审校,《神外资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


相关链接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相关临床评分小工具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