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5日发布 | 664阅读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手术或介入治疗的预后无差异

周磊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达人收藏

Ref: Darsaut TE, et al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2017 Aug;88(8):663-668. doi: 10.1136/jnnp-2016-315433. Epub 2017 Jun 20.


加拿大和欧洲合作开展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对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患者随机分组进行手术或介入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预后差异。治疗后随访1年的结果,由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神经外科的Tim E Darsaut等总结撰文发表在2017年8月的《Journal of Neurology Neurosurgery and Psychiatry》上。

 

该研究原设计包含260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于2010年至2016年登记了136例年龄≥18周岁、瘤体直径3-25mm、单发或多发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手术组和介入组。134例接受治疗,包括手术组65例和介入组69例,并进行随访。疗效的主要评价指标有,两组患者的初次治疗失败率、术后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率和1年后影像学检查动脉瘤残留或复发率。次要评价指标为住院天数、术后mRS评分和神经功能缺陷。数据结果采用Fisher检验等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以P<0.05为具有显著性差异。截至发稿,共收集104例患者,含手术组48例和介入组56例的治疗后1年随访资料。

 

通过分析104例患者的随访数据,作者指出,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开颅手术夹闭与介入栓塞治疗效果并无显著差异。目前,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选择介入疗法治疗未破裂动脉瘤。然而,与传统的手术夹闭的疗效基本相同,因此不应轻易放弃手术夹闭疗法。该研究还需要远期随访和观察长期预后。这是一项基于The Collaborative Unruptured Endovascular versus Surgery(CURES)的大型临床试验,仍在继续招募患者,期待后续结果的报道。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周磊编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花玮博士审校,《神外资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


相关链接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