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 Azab WA, et al. Acta Neurochir (Wien). 2017 Aug;159(8):1439-1443. doi: 10.1007/s00701-017-3246-5. Epub 2017 Jun 19.】
蒙氏孔(foramen of Monro),即室间孔,是沟通侧脑室和三脑室的管状结构。呈月牙形,室间孔的长径约0.3-0.8cm。孔内脉络丛、脉络膜后内侧动脉、大脑内静脉、丘纹静脉、脉络丛上静脉和隔静脉等通过。成人原发性室间孔闭塞是一类少见病,可在内镜下行室间孔成形术治疗。根据需要可以行单侧或双侧成形,并联合透明隔开窗术。科威特伊本·西那医院神经外科的Waleed A. Azab等医生介绍该手术操作技巧,结果发表在2017年8月的《Acta Neurochir》上。
患者取仰卧位,头正中位,距离心脏平面抬高15-20度,用Mayfeild头架固定。于中线旁4cm,冠状缝前方颅骨钻孔(图1)。
图1. 患者头部体位和钻孔位置。
将内镜套管穿入侧脑室,置入内镜;用温Ringer’s液冲洗。探查室间孔,可见一层膜性结构封闭孔口,仅在脉络丛组织穿过处有一小裂孔。用闭合的小镊子穿入膜性结构的裂孔,然后打开镊子扩大孔径。接着用3F Fogarty球囊导管进一步扩大裂孔。有阻力的部分可以用剪刀作锐性分离。最后反复用球囊导管扩张成形。接着,用双极电凝在透明隔上开窗,于圆形范围内多点电凝,然后切开;再次用Fogarty导管扩张成形(图2)。最后,放置EVD;关闭引流装置,仅在脑脊液循环受阻时开放。
图2. 内镜下室间孔成形的手术步骤。a.闭塞室间孔的膜性结构;b.用小的闭合的镊子插入膜性结构的裂孔;c.打开镊子,扩大裂孔;d.部分打开的室间孔;e、f.用3F的Fogarty球囊导管进一步扩大室间孔;g.钝性分离无法完全打开室间孔;h-k.剪刀锐性分离无法打开的膜性结构;l.最后再用球囊导管进行扩张。
作者认为,内镜下室间孔成形术是治疗原发性室间孔膜性闭塞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但不适合于真性室间孔狭窄。术后需常规进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以防复发。
(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王勇杰编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王知秋教授审校,《神外资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