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Morotti A, et al. J Neurol. 2017 May;264(5):905-911. doi:10.1007/s00415-017-8451-x. Epub 2017 Mar 10.】
既往研究表明,入院时低白蛋白血症可能增加重症患者的感染和死亡风险。美国哈佛医学院麻省总医院神经科的Andrea Morotti等通过检测急性脑出血(ICH)患者入院时的血清白蛋白量,预测发生感染和临床预后不良的可能性。结果发表于2017年3月的《Journal ofNeurology》在线。
作者收集1994年至2015年间麻省总医院的2010例ICH患者资料。入院时测定血清白蛋白<3.5g/dL,诊断为低白蛋白血症。用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血清白蛋白水平与发病90天内发生感染和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2010例患者中,男性占54.5%,中位年龄74岁。444例(22.1%)入院时存在低白蛋白血症,763例(38%)在发病90天内死亡。肺炎、尿路感染和败血症发生率分别为19.9%、15.1%和2.7%。此外,低白蛋白血症患者入院时GCS评分亦较低、脑室内出血率较高,并且更可能有慢性肾脏病或肝脏病史。
调整潜在的混杂因素后,作者发现低白蛋白血症是肺炎(OR=1.76;95% CI,1.34-2.33;p<0.001)和败血症(OR=2.29;95% CI,1.22-4.30;p=0.010)的独立预测因子。同时,血白蛋白含量低与90天的死亡率高独立相关(OR=1.78;95% CI,1.30-2.44;p<0.001)。
表1. 入院时血清白蛋白水平不同的ICH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表2. ICH患者感染发生因素的多变量分析。
Model 1:根据年龄、入院GCS、ICH体积、IVH、ICH位置、插管和手术等因素进行调整后;
Model 2:根据年龄、入院GCS、ICH体积、IVH、ICH位置、插管、手术、高胆固醇血症史、糖尿病史、抗血小板治疗、慢性肝病和慢性肾脏疾病等因素进行调整后。
表3. ICH患者感染发生后90天死亡率的多变量分析。
Model 1:根据年龄、入院GCS、ICH体积、IVH、ICH位置等因素进行调整后;
Model 2:根据年龄、入院GCS、ICH体积、IVH、ICH位置、高胆固醇血症史、糖尿病史、抗血小板治疗、慢性肝病和慢性肾脏疾病等因素进行调整后。
作者认为,在急性脑出血早期发生低白蛋白血症比较常见,可以预测患者出现感染性并发症和不良临床结果的可能性。目前,还需要进行前瞻性研究来验证该发现和深入了解其生理学机制。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蔡圣煜编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王知秋教授审校,《神外资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