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4月11日发布 | 1698阅读

房颤患者脑出血后何时启动抗凝治疗?

冯梦龙

湘南学院附属医院

达人收藏

【Ref: Pennlert J, et al. Stroke. 2017 Feb;48(2):314-320. doi: 10.1161/STROKEAHA.116.014643. Epub 2016 Dec 20.】


目前,欧洲卒中组织和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的ICH最新指南指出,伴有房颤的脑出血(ICH)患者发病后是否、以及何时重新启动抗凝治疗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瑞典于默奥大学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部的Johanna Pennlert等开展观察性队列研究,探讨房颤患者在ICH发病后启动抗凝治疗的时机及其发生严重的血栓形成和出血并发症的影响,结果发表于2017年2月的《Stroke》杂志。

 

作者收集瑞典卒中注册中心—Riksstroke从2005至2012年登记的首次发生ICH的房颤患者信息,并通过Riksstroke与其他全国性的数据库联网,获取患者的治疗、合并症以及预后等相关临床资料(图1)。分析此类患者血栓形成、出血的累积发病率,推测对高危与低危患者抗凝的最佳治疗时机。该研究的最终结果是血管意外导致病死率或非致命性卒中的复发状况。


图1. 研究流程图。

 

总共纳入2619例合并房颤的ICH幸存者,年均随访5759人次。其中,232例患者启动抗凝治疗,59.5%在发病后3个月内即开始服抗凝药;1136例患者启动抗血小板治疗,58.9%患者在发病3个月内接受治疗。结果显示,随访期间379例患者出现严重的血栓形成,其中302例(79.7%)有缺血性卒中;此外,115例出现出血性并发症,其中96例(83.5%)脑出血复发。该研究表明,重新启动抗凝治疗可显著降低高危人群血栓形成的风险,同时未显著增加严重的出血复发率。ICH后第7至8周时启动抗凝治疗的效果最显著。在高危女性人群中,ICH发病8周内启动抗凝药物者,在3年内的血管性病死率或卒中复发率为17%,而没有启动抗凝治疗的女性患者该比例为28.6%。在高危男性人群中,ICH后8周内启动抗凝药物者,3年内的血管性病死率或卒中复发率为14.3%,而没有启动抗凝治疗的男性患者该比例为23.6%。

 

综上所述,对于合并房颤的ICH患者,抗凝治疗重启的最佳时间约在ICH发病后第7至第8周。在高危人群中,如果在此时间段内及时启动抗凝治疗,不仅可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还可减少血管意外导致的病死率和非致命性卒中的发生率,而且并不增加严重出血的复发率。


(湘南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冯梦龙编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花玮博士审校,《神外资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


相关回顾


更多资讯请关注神外资讯微信公众号:neurosurgerynews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