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 Chauvet D, et al. J Neurosurg. 2016 Dec 23:1-8. doi: 10.3171/2016.9.JNS161638. [Epub ahead of print]】
内镜下经鼻蝶手术是处理鞍区病变的主要方式,但可引起鼻部并发症,而且手术通道狭小,2D手术视野缺乏立体感。目前,达芬奇手术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经口手术,术者从中可获得极佳的手术体验。法国Fondation Ophtalmologique Rothschild神经外科的Dorian Chauvet等人,采用经口机器人手术(transoral robotic surgery,TORS)切除垂体腺瘤,获得不错的效果,并总结经验,发表于2016年12月《J Neurosurg》在线上。
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18岁,有手术指征的鞍区肿瘤,未发生垂体瘤卒中,充分知情同意;排除张口度<38mm,伴有口腔或其他五官科病变,侵袭性垂体瘤,凝血功能障碍和怀孕患者。
手术由神经外科和耳鼻喉科医生协作完成(图1)。在口咽部识别后鼻孔、鼻中隔后部和两侧的咽鼓管等解剖标志;U形切开覆盖在蝶骨嘴前方和下方的黏膜,并向上延伸充分暴露两侧的梨骨翼;找到梨骨和蝶骨的连接处后,使用磨钻从下方打开并进入蝶窦(图2)。辨别鞍底,咬骨钳扩大鞍底骨窗,采用CO2激光切开鞍底硬膜,用刮匙切除肿瘤。重建鞍底,粘膜瓣复位(图3)。
图1. 术中照片。A.用环状牵开器牵开软腭;B.头颈外科医生使用机器人切开咽部的黏膜;C.切开黏膜时摆放机器人器械臂;D和E.神经外科医生在患者床边磨除蝶骨。
图2. 黏膜瓣成形和暴露蝶骨解剖标志的术中照片。A和B.用剥离子(&)和单极电刀(μ)逐步分离和牵开粘膜瓣(+);C.暴露梨骨和蝶骨的连接处;D.吸引器(£)所指为进入蝶窦的位置。白色三角形所指为右侧后鼻孔,白色箭头所指为咽鼓管。
图3. 磨除蝶骨、鞍底和切除肿瘤的术中照片。A.打开蝶窦分隔(§)前,所见蝶窦和鞍部(#);B和C.用单极电刀(μ)和控制CO2激光(L)打开鞍底硬膜(dm);D.肿瘤全切后见鞍隔塌陷(白色星)。
共纳入4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49.5岁;肿瘤以囊性成分为主,视交叉均受到压迫,肿瘤直径平均27mm。患者张口度平均为48mm。分离黏膜耗时约19分钟,开放蝶窦至肿瘤切除约59分钟,手术时长平均2小时43分钟,3例肿瘤获得全切除。患者随访平均82天,3例术后视力明显好转;1例因术后气颅视力恢复较慢,术后7天又发生脑脊液漏,经腰大池引流和乙酰脞胺治疗后恢复。术后患者未发生鼻道梗阻;与TORS相关的并发症,如一过性喉部疼痛、音调改变和迟发性中耳炎,均恢复。综上所述,采用达芬奇手术系统进行TORS是可行的,而且避免传统经鼻蝶手术的不足和并发症。
(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王勇杰编译,德国科隆大学医学院郑锋博士审校,《神外资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
相关回顾
更多资讯请关注神外资讯微信公众号:neurosurgery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