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03日发布 | 662阅读

绝望中寻找希望 —西南医院切除巨大后颅窝肿瘤挽救9岁小女孩生命

西南医院神经外科

西南医院神经外科接诊了一位小病人_尹思彤,年仅9岁。


入院前俩月小思彤突然出现右手发抖,头痛呕吐,以及行走不稳的症状,病情日益加重,家人带她到一家大医院检查发现“右侧小脑巨大肿瘤”,也就是脑部发现肿瘤,并且专家教授一致怀疑其为恶性肿瘤


理想与现实的难题

由于治疗效果不甚理想,小女孩已完全无法行走,近昏迷状态,头痛呕吐厉害,全家绝望的情况下,她的父母带着试试看的心态,辗转来到了西南医院。收入西南医院神经外科后,胡荣教授仔细为病人查体,认真阅读影像学资料,颅脑磁共振显示肿瘤巨大,强化明显,血供丰富,且已粘连脑干,对脑干产生明显的压迫效应,业内人士都知道,此区域手术难度巨大,风险巨高,常常易伤及脑干、后组颅神经等引起致命性并发症。理论上这么小年纪长这么大肿瘤,一般来说考虑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很大。从医学角度讲,该患者肯定需要手术治疗,但现实是患者农民家庭,经济困难,如果是恶性肿瘤就算手术切除也很快复发,付出的钱就相当于打水漂,对于这个困难家庭必须考虑冒如此大的风险进行手术治疗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是否值得?很多时候医生必须面临理想与现实差距的难题。


绝望中寻找希望

所幸西南医院专家没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多次研读患者资料后发现肿瘤虽然巨大,但还存在一定边界,与恶性肿瘤的表现不太完全一样,该患儿不一定就是恶性肿瘤!小女孩还有希望。绝望中寻找希望!胡荣教授决定给这个小孩进行手术。但是,现实状况是不论是哪一种肿瘤,这么大的肿瘤和手术都可能给女孩和她的父母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为此,女孩父母消极对待病情,几度放弃手术!


医者父母心

有几度放弃,就有几度坚持,医生反复多次与女孩父母沟通,并强调手术的重要性,然而女孩父母仍迟疑、迷茫,仿佛他们已经向病魔妥协。胡荣教授将患者病情及家属意见专门向冯华主任做了汇报,冯华任亲自与女孩父母深入沟通、交流,数次的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女孩父母才最终同意了手术。然而医生的这种坚持,往往承受巨大的风险,万一手术效果不理想,家属会怎么反应?在医患关系不太融洽的当下,医生完全从患者生命健康出发的坚持,有时对医生自己反而是致命的打击。


2016年8月19日18点15分

在承受巨大压力的情况下,2016年8月19日09点17分,医生开始了手术。无影灯下,冯华主任、胡荣教授及其助手谨慎小心的进行着手术,沉稳地进行着切开、分离、止血、肿瘤切除、神经保护、血管保留等一系列显微操作;等候厅中,女孩父母愁容满面、焦急万分,不时地关注着滚动屏上显示的手术进展。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2016年8月19日18点15分,女孩手术终于顺利结束,肿瘤全切。病床上麻醉尚未清醒的稚嫩的脸庞,等候厅激动而略显疲惫的女孩父母,以及如释重负的手术医生:这一刻,他们等待了太久,这一刻,他们准备了太久!这一刻,医生付出了很多。


术后小女孩虽然十分虚弱,但没有遗留任何神经功能障碍,在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下,小女孩很快就康复了。更可喜的是女孩最终病理结果显示是良性肿瘤---(右侧桥小脑角)神经鞘瘤,女孩家属笑了,医生开心笑了。


中秋之夜,在经过生离死别的考验后这一家人终于团聚,这个中秋对他们意义非凡。从绝望中寻找希望,西南医院神经外科专家用他们精湛的技术和真心为病人的风范,给出了他们的诠释!


术前磁共振影像


术后2天复查磁共振



术后1月复查


更多资讯请关注神外资讯微信公众号:neurosurgerynews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