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6日发布 | 33阅读

胶质瘤系列科普十八:胶质瘤手术解答——价值、时机、切除度

脑医咨询-脑医汇

上海脑医汇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图片



绝大多数胶质瘤患者会接受手术——它既用于“取病理定性”,也能迅速减压缓解症状,并为放疗、化疗、电场治疗等后续方案提供依据与影像基线。本期我们解答一些手术问题,帮助患者和家属做好准备。


Q1|手术能“治愈”胶质瘤吗?


胶质瘤的特点是容易复发,目前手术很难根治。经过后续综合治疗部分低级别可长期生存,高级别以“延长生存、尽量无症生活”为现实目标。


1.低级别(WHO 1–2级):

  • 目标是最大安全切除并长期控制。部分Ⅰ级或界限清楚、分子分型有利且全切者,可获得极长无复发生存。

  • 多数Ⅱ级属弥漫型,仍需密切随访±放/化疗,长期也可能复发或恶变。


2.高级别(WHO 3–4级):

  • 难以单靠手术根治,但手术是最关键的第一步;随后必须尽快进入放疗+化疗(±电场治疗)来延长生存。


术语解读:

  • 影像学全切:切除所有可见异常/增强灶;弥漫型胶质瘤在显微层面仍可能有残留。

  • 最大安全切除:在不带来重要功能永久缺损的前提下尽量多切除。即使不能“全切”,最大安全切除也能帮助改善症状(降低颅压、缓解症状);延长无进展时间/总体生存(切除比例越高,通常越有利)、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


Q2|我能做到“全切”吗?取决于什么?


影响能否“全切”的关键因素可以分为以下四大类,医生会综合以下因素来判断:


A.部位&是否贴近功能区

  • 更有利:远离语言、运动、视觉等关键功能区;位于表浅半球、易到达。

  • ⚠️更困难:靠近/跨越布洛卡区、运动区、感觉区、脑干、丘脑、胼胝体等;深部或血供复杂部位。

  • 说明:贴近功能区时,医生通常会把保功放在第一位。


B.边界&生长方式

  • ✅更有利:结节样、界限相对清楚(如部分Ⅰ级、局灶性病灶)。

  • ⚠️更困难:弥漫浸润型、沿纤维束爬行、生长“毛边”很宽(常见于Ⅱ–Ⅳ级弥漫胶质瘤)。


C.大小、范围&多病灶

  • ✅更有利:单病灶、体积较小,未跨中线、未侵及重要通路。

  • ⚠️更困难:体积大、多灶、跨胼胝体“蝴蝶形”、合并明显水肿和占位效应。


D.与重要结构的关系

  • ✅更有利:与主要静脉窦、皮质穿通动脉、内囊等保持安全距离

  • ⚠️更困难:包绕大血管/内囊/丘脑等,或引流静脉必须保留,切除空间受限。


可用“加分手段”:导航、5-ALA/荧光素钠、术中电生理、术中MRI——能提高切除度并保功能。


分子分型(IDH/1p19q/MGMT)更影响后续方案与收益,对“可否全切”的直接决定作用不如解剖关系。


Q3|什么时候手术最合适?


  • 高级别:确诊后尽早安排(通常几天至数周内),需完成必要检查与身体优化。

  • 低级别:研究提示尽早手术优于长期“观望”,但需在评估后选择最佳时机。


Q4|手术通常需要多长时间?


  • 时长:多为4–8小时(复杂病例更长);住院时间因人而异,一般约1–2周。


Q5|手术风险有哪些?如何降低?


  • 可能的风险:出血、感染、短期语言/肢体功能下降、癫痫加重等。

  • 医院如何降险:标准化抗感染、严密止血、术中电生理监测、ICU观察等。

  • 患者能做的:控血糖/血压、遵医嘱停用影响凝血的药物、术前充足沟通。


Q6|手术后多久能进入下一步治疗?


  • 术后24–72小时:增强MRI,评估切除范围(作为术后“基线”)。

  • 术后1–2周:出具病理+分子分型,拆线/回诊。

  • 术后2–6周:依据个体情况启动放疗+同步化疗(高级别几乎都需要)。

  • 之后:按个体方案进入后续治疗。


Q7|术后怎么复查,哪些信号要警惕?


  • 复查:前2–3年每2–3个月复查MRI,随后可逐步拉长间隔。

  • 红灯信号:头痛骤增/清晨或平卧加重、反复喷射样呕吐、癫痫发作增多、言语或肢体功能进行性下降——尽快就医。


患者的手术评估,必须结合个体的影像、体检、语言/运动评估和全身情况,由有经验的神经外科团队综合判断。安全第一,功能优先。


 疾病百科——轻松了解胶质瘤的科普知识

点击二维码,了解胶质瘤的概况、诊断、治疗详情

图片




专家介绍




图片

吴劲松 教授

  •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

  • 复旦大学教授,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东方英才领军人才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科研)

  • 上海市脑机接口临床试验与转化重点实验室主任 

  • 复旦大学神经外科研究所副所长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生物样本库主任

  • 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脑胶质瘤专业组长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伦理委员会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脑胶质瘤学组组长

  •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脑机接口与交互分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精准神经外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脑网络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样本整合研究分会常务委员

  • 上海市神经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抗癌协会常务理事

  • ASNO科学委员会主席

  • 上海市政协委员(科技界别)

  • Brain Rresearch 副编辑(Asso. Editor)

图片
吴劲松教授门诊时间





地址: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时间:周一下午(总院)、周四上午(虹桥院区)


咨询更多问题、进入胶质瘤病友交流群,请识别下方二维码添加脑医咨询助手为好友,我们将为您提供帮助。

图片

图片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相关临床评分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