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国际知名神经科学期刊Brain(IF:11.7,Q1)在线发表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朱剑虹教授团队在神经修复治疗领域的研究成果Engineered neural stem cell vesicles activating Wnt promote blood - brain barrier repair after cerebral haemorrhage(《工程化神经干细胞囊泡通过激活Wnt促进脑出血后血脑屏障修复》)。
该研究基于团队在神经干细胞领域近二十年积累,利用自主研制的神经干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作为载体,研发出能够精准靶向并修复血脑屏障的模块化“智能囊泡”(EVs-WK),是团队推动神经干细胞基础研究向临床治疗转化的又一突破。
包括脑出血等在内的几乎所有神经系统疾病均会导致神经功能不同程度的永久性损伤,如何对其进行精准修复一直是神经医学领域的难题。神经外科朱剑虹教授团队长期从事相关领域研究,前期已在 Cell Reports 与 Advanced Science 等期刊上,系统揭示了神经干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外囊泡在抑制中枢神经炎症与神经修复方面的独特治疗优势。
基于这些前期工作,团队将目光投向神经疾病治疗核心瓶颈——血脑屏障修复。血脑屏障是一种高度特化的神经血管结构,对维持脑稳态不可或缺,在多种神经系统疾病中均表现出显著损伤;然而,由于其多细胞构成和动态调控网络的复杂性,对其进行治疗性靶向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研究团队选择神经干细胞外囊泡这一天然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低免疫原性的“纳米快递小车”,通过创新性装载工程化靶向配体Wnt7a-K190A,构建出新一代的“智能囊泡”EVs-WK。
体外机制学研究表明,EVs-WK平台显示出协同治疗作用。该平台基于神经干细胞外囊泡的天然趋脑性能够将修复信号“Wnt7a-K190A”递送至脑部病灶,有助于增强血脑屏障的完整性;其所含的活性成分同时具有促进突触发生和抑制神经炎症的作用,可实现对神经血管单元的多方面修复。在脑出血动物模型中已观察到治疗效果,其人源化版本(hEVs-WK)的成功构建也为后续明确临床转化路径提供了实验依据。
论文通讯作者朱剑虹教授表示,团队相信神经干细胞及其分泌系统是神经修复的宝贵资源,此次研究团队利用神经干细胞外囊泡作为载体,推动从发现神经干细胞治疗潜力向主动“赋能”精准治疗转化的重要突破,未来有望用于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干预治疗。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朱剑虹教授、朱侗明主治医生为通讯作者,李天文、王鹏、李逢时、陈柯竹为共同第一作者。
文 | 李天文
审核 | 朱剑虹
通讯作者简介
朱剑虹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博士,博士生导师,教授。擅长脑损伤、胶质瘤、垂体瘤等疾病的诊治。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先后担任复旦大学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和复旦大学神经外科研究所副所长。苏州大学医学院获神经外科医学博士学位,德国柏林洪堡大学获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曾在东京日本医科大学、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Brigham & Women’s Hospital神经外科从事科研和临床工作。主要在神经再生医学,脑损伤和脑肿瘤方面作了深入研究。被国家科技部聘为“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干细胞研究专家组专家。被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评选获得“世界青年神经外科医师奖”,曾是亚洲-太平洋洲神经外科联合会(AAFNS)执行理事和司库(Treasurer)、亚洲神经肿瘤联合会(ASNO)理事、英国杂志《Regenerative Medicine》编委。
朱侗明 博士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博士期间师从朱剑虹教授进行神经再生及干细胞研究,目前为神经外科急救及神经重症团队成员。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