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1日发布 | 247阅读

CNS2025|李刚教授:术中快速分子病理诊断联合术中细胞级显微镜在胶质瘤精准手术中的应用

李刚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达人收藏

脑胶质瘤因其弥漫浸润的生长特性,一直是神经外科领域最具挑战性的疾病之一。肿瘤细胞常常超越影像学可见的边界,潜伏于看似正常的脑组织中,这也是导致术后高复发率的根本原因。因此,“最大范围安全切除”始终是手术治疗的金标准,切除程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近年来,随着精准医学的深入发展,我们团队致力于推动胶质瘤手术策略的范式转移,即从依赖传统的影像学边界,向更精准的细胞学边界乃至决定预后的分子学边界迈进。我们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的临床研究与技术转化,取得多项“首例”突破,成功完成了国内首例细胞级显微镜同步术中快速分子病理诊断指导下的胶质瘤精准切除手术,并自主研发了国内首个可进行多基因、多通道检测的术中快速分子诊断产品,首次在临床实践了完整的“术中整合诊断”流程 。


本文旨在重点阐述我们团队在这些前沿技术联合应用方面的核心策略与成果。 


我们团队的核心策略在于,将术中手持显微镜系统与iMRI或AR影像导航、术中快速分子病理诊断技术进行联合应用,形成一个由脑胶质瘤术中影像学边界,到细胞学边界,再到分子边界的全面进化路径,为肿瘤的全切提供全方位支持。在此过程中,术中手持显微镜系统发挥着关键的指导作用,并与术中快速分子病理诊断形成完美互补。


手术应用新策略具体体现在一个完整的多维度决策闭环中:首先,通过iMRI或AR影像导航将肿瘤的影像学边界进行术中可视化,指导肿瘤主体的初步切除。其次,联合运用术中快速冰冻病理和我们自主研发的术中快速分子病理技术,进行肿瘤的精确整合诊断,即刻明确肿瘤的真实生物学等级与特性。接着,利用细胞级显微镜(EndoSCell)对瘤腔进行实时遍历,构建一幅“细胞边界全景图”,从而精准锁定肉眼无法识别的残余肿瘤区域。最后,利用EndoSCell的精准定位进行靶向取材,从而能够大大提高分子边界的检测效率,优化术中快速分子检测的取材流程。这一“细胞导航”引导“分子活检”的技巧,彻底改变了以往盲目、多点取样的低效模式,显著提升了手术的效率和精准度。


这套整合应用策略,不仅优化了当下的手术模式,更有望引领胶质瘤的治疗迈向一个全新的纪元。通过细胞级显微镜高效引导分子边界的探测,有望真正实现分子边界的高效判定和分子全切,实现脑胶质瘤真正意义上的手术全切,这对于改善患者长期预后具有革命性的意义。更令人期待的是,它将推动胶质瘤外科进入“诊疗一体化”的新时代。术中快速、精准地获取肿瘤残留灶的分子信息,意味着我们未来可以在关颅前,针对特定的分子靶点,直接在瘤腔内进行靶向药物的精准递送或局部缓释化疗的布设。我们相信,通过将术中快速分子病理诊断与细胞级显微镜进行深度融合与协同创新,我们开创的胶质瘤手术新范式,将为广大患者带来更长的生存期和更高的生活质量。


内容来源:CNS2025 每日会讯


专家简介


李刚 教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主任医师,山东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脑与类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新一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主要兼职:山东省医学会脑胶质瘤多学科联合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第十五届理事会理事、山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前任主委、《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英文)》《Neurosurgery》中文版编委。

近五年主要科技奖励:2019年11月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位)、2022年12月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位) 其他学术成就: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培育项目1项,国家"十二五"重大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2项,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发展计划等省部级课题10余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8项(转化4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3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Molecular Cancer、Advanced Science、Neuro-oncology、Autophagy、Theranostics、Clinical Cancer Research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60余篇,其中SCI收录130余篇;已培养博士后5人,在站博士后6人,博士研究生52人,硕士研究生97人。

END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