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23日发布 | 732阅读

循证·实践|李然:破裂动脉瘤治疗的思考

李然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达人收藏



内容概要



本次课程主要围绕破裂动脉瘤的治疗原则和临床经验展开,详细阐述了Atlas支架在动脉瘤栓塞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远端分支血管的保护作用,同时结合多个临床病例,展示了Atlas支架在治疗特殊动脉瘤时的不同应用策略及其独特优势,为参会者提供了极具价值的临床经验。


一、破裂动脉瘤概述



神经外科常见的危急重症


约1/3的患者死亡


近50%的患者致残


两周内高达19%的再出血风险


手术时机和术式的选择尤为关键



二、破裂动脉瘤治疗原则

治疗时机:目前的临床研究和指南推荐在发病24h内予以治疗。

治疗方式:目前临床主要的治疗方式为弹簧圈栓塞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其余包括临时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WEB扰流装置和血流导向装置。


三、支架辅助栓塞


支架辅助治疗破裂动脉瘤的复发率低,虽然在围手术期使用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但在治疗一些特殊动脉瘤时仍推荐使用该方式予以治疗:


绝对宽颈,大瘤,存在重要分支


多发,串联,宽颈


分叶,存在子囊,瘤体形态不规则


宽颈远端合并假性动脉瘤结构,弹簧圈调整受限且临近重要分支


责任病灶近瘤颈,弹簧圈难以有效填塞瘤腔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破裂动脉瘤有以下优势:


改变血流动力学


促进瘤内血栓的形成


防止弹簧圈逃逸


降低动脉瘤复发率


促进瘤颈内膜覆盖


分支保护作用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破裂动脉瘤的原则:


避免急性期再出血发生及对后续治疗的影响


选择合适的介入材料,用最简单的方法,不追求完美


快速解决问题,缩短手术时间,必要时分期治疗


四、Neuroform Atlas产品特点



小径输送,高度兼容


智能贴壁,弯曲自如


短缩率低,节段扩张,准确释放


无头端设计,操作灵活


智能网孔设计辅助弹簧圈微导管穿过支架网孔


五、病例概述



Case1:破裂出血的后交通动脉瘤,同侧大脑后动脉无P1段,后交通动脉与颈内动脉呈锐角关系

首先将弹簧圈微导管输送到达瘤腔,支架微导管进入后交通动脉并将Atlas支架的尾端精准定位在后交通动脉开口处,从而对瘤颈进行保护。随后对瘤体进行弹簧圈栓塞,最终达到动脉瘤治疗与大脑后动脉的保护。



Case2:大脑后动脉P1段微小动脉瘤

微导管超选至动脉瘤处,后弹簧圈填塞时突入载瘤动脉,遂解脱弹簧圈,微导丝导引微导管穿过Atlas支架网孔重新到位继续填塞,术后造影显示动脉瘤栓塞致密,血流通畅。



Case3: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动脉瘤远端有分支存在

通过在远端分支血管内输送并释放Atlas支架,从而保护分支血管,随后在动脉瘤内进行弹簧圈填塞,术后造影显示远端分支血管内血流通畅。



Case4:大脑中动脉微小动脉瘤

首先将栓塞微导管输送至瘤颈处,随后释放Atlas支架,通过其主体开环,近端少量闭环设计与分支血管良好贴壁,再通过网孔填塞弹簧圈。术后造影显示动脉瘤栓塞致密,支架贴壁良好。



Case5:大脑中动脉下干成角载瘤动脉动脉瘤

微导管体外成袢并输送至大脑中动脉上干,调整微导管的方向并超选微导丝至下干,随后输送并释放Atlas支架,再进行弹簧圈填塞。



Case6:大脑中动脉颞干动脉瘤,动脉瘤远端存在分支

微导管成袢并超选至大脑中动脉颞干分支,随后输送并释放Atlas支架进行弹簧圈填塞,术后造影显示动脉瘤栓塞致密,远端分支血管内血流通畅。



六、总结


Neuroform Atlas支架具有低金属覆盖率和低致栓性的特点,同时小径输送和无头端设计可实现迂曲血管的超选,而低短缩率,易穿网孔的特征可辅助复杂支架技术的使用。


嘉宾简介





李然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脑血管病外科主治医师,医学博士

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基层医药脑血管病介入专委委员

广州市医院协会卒中管理分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神经介入学会青年委员

从事脑血管病的治疗工作近十年,包括缺血性及出血性脑血管的诊治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