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通过增加肠道蛋白质摄入作为一种低成本干预措施,以减轻肌肉萎缩与虚弱症状,改善危重症患者预后[1]。国际临床实践指南推荐将蛋白质供给量提升至每日至少1.2克/千克体重[2-4],但患者实际摄入量通常仅为推荐量的50%-60%[5,6],这一数值更接近健康人群的推荐摄入标准[7]。近期两项关于强化蛋白质补充的随机临床试验(RCTs)显示,虽然两组患者存活出院时间无差异,但随机接受强化蛋白质治疗组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反而更低[8,9]。一项更新的系统评价与荟萃分析指出,目前尚无法明确强化蛋白质补充究竟有益还是有害[10]。
在完成可行性研究[11]后,且于前述两项随机临床试验结果发表[8,9]之前,TARGET Protein试验正式启动,旨在评估危重症期间强化肠道蛋白质摄入的效果。2025年7月来自澳大利亚的Adam M. Deane等在JAMA上公布了该研究的结果,研究假设认为:强化肠道蛋白质摄入可显著增加患者的存活天数并减少住院依赖。
TARGET Protein是一项群随机、交叉、开放标签试验,招募了2022年5月23日至2023年8月23日期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8个重症监护病房(ICU)接受肠内营养的危重症患者,最终随访日期为2023年11月21日。
比较两种等热卡的肠内营养配方:高蛋白配方(100克蛋白质/升)与常规蛋白配方(63克蛋白质/升)。各ICU在12个月内依次使用两种配方各3个月,其中4个ICU先使用高蛋白配方,另外4个ICU先使用常规蛋白配方。
主要结局为第90天时未入住初始医院且存活的日数。次要结局包括:存活者第90天未入住初始医院的日数、第90天存活率、有创通气时长、ICU及住院时长、气管切开及新肾脏替代治疗发生率,以及出院去向。

共纳入3397例患者(中位[四分位距]年龄61[48-71]岁;2157例[64%]为男性)。高蛋白组第90天未入住初始医院且存活的中位日数为62[0-77]天,常规蛋白组为64[0-77]天,调整周期后的组间中位数差异为-1.97(95%置信区间-7.24至3.30)天(P=0.46)。第90天时,高蛋白组1681例患者中1221例(72.6%)存活,常规蛋白组1716例中1269例(74.0%)存活(风险比0.99[95%置信区间0.95-1.03])。次要结局的组间差异包括:存活者未住院中位日数差异0.01(95%置信区间-1.94至1.96)天;有创通气平均时长差异6.8(95%置信区间-3.0至16.5)小时;ICU住院时长(至存活出院)的特定原因风险比0.93(95%置信区间0.88-1.00),总住院时长(至存活出院)0.96(95%置信区间0.90-1.02);气管切开风险比1.15(95%置信区间0.66-2.01),新肾脏替代治疗风险比0.97(95%置信区间0.81-1.16)。两组出院去向相似。
最终作者认为,危重症期间增加肠内蛋白质摄入未能改善患者第90天未入住初始医院且存活的日数。
JAMA
. 2025 Jul 22;334(4):319-328. doi: 10.1001/jama.2025.9110.
Augmented Enteral Protein During Critical Illness: The TARGET Protein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脑血管病及重症文献导读”,脑医汇获授权转载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