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7日发布 | 1063阅读

【中国声音】脑损伤后如何修复记忆?浙大二院洪远团队《Adv. Sci.》揭示脉络丛定植ILC2促进海马神经再生的关键机制

洪远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达人收藏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洪远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Advanced Science》(中科院一区,IF 14.1)在线发表了题为“Choroid Plexus Fibroblast–ILC2 Niche Promote Adult Hippocampal Neurogenesis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的研究论文。首次系统揭示了脉络丛免疫微环境在创伤性脑损伤(TBI)后神经修复中的核心作用。通过单细胞RNA测序技术,发现TBI后脉络丛间质中2型先天淋巴细胞(ILC2)与成纤维细胞发生协同性扩增,且ILC2是慢性修复期脉络丛中唯一显著上调的免疫细胞亚群。该发现为TBI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策略。


大脑边界组织作为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交互的重要界面,在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稳态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中,脉络丛(choroid plexus)因其特殊的解剖位置和丰富的免疫细胞浸润,被认为是脑内最重要的免疫调控枢纽之一。脉络丛不仅构成血-脑脊液屏障的结构基础,其上皮细胞和间质成纤维细胞还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调控免疫细胞向脑实质的迁移和活化。近年来研究发现,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脑损伤过程中,脉络丛的免疫微环境会发生显著改变,进而影响神经细胞的存活和功能。然而,在创伤性脑损伤(TBI)模型中,脉络丛来源的免疫信号如何调控脑实质神经细胞的修复与再生,这一关键科学问题仍缺乏深入研究。


脉络丛成纤维细胞-ILC2通过AREG促进神经发生,改善TBI后海马损伤与记忆缺陷的机制示意图





机制研究表明,脉络丛成纤维细胞通过IL33-ST2信号轴激活ILC2,促使后者分泌双调蛋白(AREG)。这种脉络丛来源的AREG通过脑脊液循环作用于海马区神经前体细胞表面的EGFR受体,直接激活神经发生程序。当研究人员特异性敲除ILC2或阻断AREG-EGFR信号通路时,TBI后的神经再生过程明显受阻,证实了脉络丛-ILC2-AREG轴在神经修复中的必要性。


ILC2存在于健康小鼠脉络丛,并在TBI后与脉络丛成纤维细胞同频扩增


脑室内移植ILC2显著改善创伤性脑损伤后的海马修复和长期记忆损伤,而从AREG基因敲除小鼠分离的ILC2则不具有这种修复作用


综上,这项研究为理解TBI后的神经修复机制提供了全新视角,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在理论层面,研究首次系统阐明了脉络丛免疫微环境通过ILC2-AREG轴调控神经再生的完整机制;在临床应用方面,该发现为开发靶向脉络丛微环境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新思路,不仅适用于TBI,对中风、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也具有重要启示。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如何通过调控脉络丛免疫微环境来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为神经系统损伤和退行性疾病的治疗开辟新途径。


参考文献:Gao S, Guo X, Tian S, Huang H, Ying C, Wang J, Zhang J, Lin J, Shao A, Wang J, Hong Y. Choroid Plexus Fibroblast-ILC2 Niche Promotes Adult Hippocampal Neurogenesis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dv Sci (Weinh). 2025 Jul 3:e15984. doi: 10.1002/advs.202415984.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40605604.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洪远为本文唯一通讯作者,高世奇博士研究生、郭晓明博士研究生为本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浙江大学脑医学研究所所长、浙江省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张建民教授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指导。









通讯作者简介

洪远 主任医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病区副主任

●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医学教育和培训专家委员会委员

● 中国医促会颅底外科分会全国青年委员

● 中国垂体腺瘤协作组专家委员会委员

●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神经内镜与微创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 浙江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肿瘤学组委员

● 浙江省神经外科学会青年委员

● 浙江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秘书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英文版通讯编委

● Neural Regeneration Rerearch杂志审稿人

● 2018年全国青年医师神经内镜手术大赛特等奖获得者

● 浙江省医坛新秀

● 专注于颅内肿瘤、颅脑损伤和脑血管病的微创手术及个体化综合治疗相关临床手术及综合救治,开展脑损伤保护和神经修复再生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授权专利6项、发表10余篇SCI论文

END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相关临床评分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