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6日发布 | 883阅读

拯救大脑 神通有道|微创脑科学™助力OCIN LIVE华东专场·神经介入规范化手术示教

神介资讯

达人收藏



2025年8月20-21日,“OCIN LIVE华东专场·神经介入规范化手术示教”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建民教授团队的牵头下成功举办。本次学术活动以“血流导向装置(flow diverter,FD)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规范化与个体化应用”为核心议题,系统展示了FD在解剖部位、病理亚型及临床情境各异病例中的技术策略与循证依据。微创脑科学™Tubridge改进版血流导向密网支架作为研究重点,在颈内动脉远端直至后循环夹层动脉瘤的复杂场景下,均呈现了精准释放、即刻血流重塑与远期闭塞的可重复性经验,为FD技术的区域推广与标准化培训提供了高质量示范。



PART 01



专题分享





苏万东教授:新版Tubridge支架的临床应用实践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苏万东教授带来《新版Tubridge支架的临床应用实践》。新版Tubridge支架通过减小两端喇叭口的角度增强了新版Tubridge支架的头端打开能力与贴壁性,使支架打开距离更短,与血管壁贴合更柔和,同时减少了支架再狭窄风险;而通过增加编织丝密度,减少编织丝直径与编织角度,新版支架的径向支撑力和血流导向能力明显提升,推送阻力和疝入瘤内的风险也显著降低,从而提升了治疗动脉瘤的效果。苏教授通过多个临床病例以及随访数据分析,指出新版Tubridge支架治疗后动脉瘤预后情况良好,载瘤动脉狭窄及未愈合病例占比低且无支架内闭塞和二次手术病例,进一步证实了其安全性与有效性。总体来说,Tubridge改进版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可并行弹簧圈栓塞导管,也适用于复杂动脉瘤情况,而恰当的释放技巧与适当的球囊扩张可有效避免术后狭窄。


PART 02



手术演示





Case 1:右侧椎动脉V4段夹层动脉瘤血流导向装置置入术

术者: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陈锷/康俊龙/陈鸿锦教授团队



患者男性,49岁,检查发现右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4年余,CTA与HR-MRI提示右侧椎动脉V4段夹层动脉瘤,DSA提示双侧ICA未见后交通动脉,右侧椎动脉V4段夹层动脉瘤近端狭窄较前改善,动脉瘤大小相仿,动脉瘤大小约6.8*11.2mm,载瘤动脉远端直径约2.5mm,近端直径约3.5mm,PICA自动脉瘤上发出,拟右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Tubridg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置入术。支架微导管超选至动脉瘤远端,选择4.0mm*35mm规格的Tubridge支架输送到位后释放,发现预留的支架长度不足,遂回收支架并改用更大规格的Tubridge(4.5mm*45mm),支架到位后缓慢释放,术后造影显示支架贴壁良好,瘤颈充分覆盖。


专家讨论:现场与会专家针对该病例的治疗展开了讨论,此病例为非优势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使用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无疑是不错的选择。但镍钛合金编织而成的支架释放后短缩率较高,尤其是在瘤颈处,因此,在此类宽颈动脉瘤的治疗中应选择更粗、更长规格的支架。


Case 2:左侧颈内动脉C5段动脉瘤血流导向装置置入术

术者: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王东海/王云彦/徐洋洋/庄建峰教授团队


患者女性,49岁,头晕2月余,CTA和DSA提示左侧颈内动脉C5段动脉瘤,瘤体较大且不规则,拟左侧颈内动脉C5段动脉瘤Tubridg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5.0mm*25mm)置入术,考虑后交通动脉起始部有膨大且ICA海绵窦段扩张,故选择将支架远端锚定至脉络膜前动脉起始部,近端锚定于ICA岩骨段。沿微导管输送Tubridge密网支架到位,后缓慢释放支架并推拉支架以调整支架的位置,术后造影显示支架贴壁良好。


专家讨论:与会专家针对该病例进行了讨论,指出该病例患者要合理准备术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合理选取支架类型及型号,释放的时候要关注支架锚定位置和支架贴壁情况,其对术后抗板药物方案制定以及血栓事件的预防非常重要。


Case 3:右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血流导向装置置入术

术者: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建民/赵瑞/冯政哲教授团队


患者女性,75岁,反复头晕10余年,加重2周,头颅MRI显示颅内散在缺血灶,MRA显示右侧颈内C6段局限性突起,头颈CTA显示右侧颈内C6段动脉瘤可能,形态不规则,约3.5mm,出血可能较大,载瘤动脉远端直径3.3mm,近端3.7mm,拟行右侧颈内动脉C6段动脉瘤血流导向装置(4.0*15mm Tubridge)置入术,支架远端锚定于眼动脉段以远,尽量不跨过虹吸段。


专家讨论:与会专家针对该病例展开了讨论,指出对于这样一个动脉瘤是否一定要把支架从交通段或眼动脉段放到海绵窦段是一个需要斟酌的问题,也可以直接把支架放在虹吸段以远的位置。颈内动脉直径在眼动脉段远小于海绵窦段,过海绵窦释放支架时,选择的支架在眼动脉段直径将会非常大,大支架小血管容易发生支架内狭窄,因此只选择适配眼动脉段直径的支架可能会对局部血管适应更好,这样支架近端锚定点不至于到海绵窦段。


对于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小于3mm的动脉瘤是否需要积极治疗的问题,与会专家表示,如果形态较为规则(方向朝下),评估出血风险不大,可以积极随访不做干预,如果形态不规则(方向朝上),出血风险较大,患者治疗意愿强烈,可积极治疗。


PART 03



小结






本次OCIN LIVE华东专场围绕“血流导向装置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规范化与个体化应用”展开,Tubridge作为重点讨论的器械之一,通过专题报告与三台跨越颈内动脉至椎动脉不同解剖亚区的手术直播,展示了其在新版设计优化、精准释放技巧及早期随访结果方面的最新证据;与会专家同时结合其他FD产品对镍钛与钴铬合金特性、支架尺寸选择和锚定策略进行了横向比较,进一步丰富了血流导向技术在我国复杂动脉瘤治疗中的循证依据与操作范式。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