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rect Simmon经桡Simmons弯型导引导管弓上目标血管直接超选技术,利用畅桡™导管独特的改良Simmons弯型头端设计,可以实现单管弓上超选,快速建立路径,避免繁琐交换过程;畅桡™针对经桡神经介入通路搭建的应用场景进行了管壁结构强化,实现弓上稳定支撑,避免导管下疝,保障器械输送顺利。应用Direct Simmon技术搭建经桡神经介入通路操作简便,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者及患者射线暴露时间,同时可以降低器械反复交换出现血栓形成等不良事件并提高患者舒适度。
患者男性,62岁,因“右侧肢体无力半月余”入院。
简要病史:患者自诉半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侧肢体无力,表现为可独立行走、行走时向右侧歪斜、右上肢持物不稳,伴头晕,表现为天旋地转,遂至外院就诊,完善颅脑MRI+DWI提示左侧基底节区急性腔隙性脑梗死;脑血管造影检查:右侧椎动脉起始段斑块形成伴管腔狭窄约90%,V4段斑块形成伴管腔狭窄约60%,左侧椎动脉V1段闭塞,右侧颈内动脉C1段中度狭窄,现患者为进一步行脑血管介入治疗遂至我院门诊就诊,门诊拟“脑梗死”收住我科。
既往病史: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规律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 qd+厄贝沙坦150mg qd控制血压,血压控制尚可。2015年有脑出血病史,遗留持续性右侧肢体麻木。
入院查体情况:神清,言语清晰,问答切题,高级神经活动正常。双侧额纹对称,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0mm,对光反射灵敏。双眼球各向运动正常,无眼震。双侧鼻唇沟对称,口角无歪斜,伸舌居中,咽反射存在,悬雍垂居中。颈软,无抵抗,克氏征(-)。右侧肢体肌力5-级,左侧肢体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右下肢痛触觉减退,共济运动阴性,闭目难立征未配合检查。病理征阴性。入院时NIHSS评分1分。
左侧椎动脉V1段闭塞,经甲状颈干向V2段代偿供血,未汇入基底动脉。
术前讨论:
患者左侧椎动脉V1段闭塞,靠甲状颈干向颅内代偿供血,右侧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卒中风险高,有右侧椎动脉支架置入治疗指征。
手术策略:
经右侧桡动脉入路行右侧椎动脉起始部支架置入术。
6F桡动脉薄壁短鞘
畅桡™ 6F 95cm Simmon弯型导引导管
0.035”*260cm泥鳅导丝
0.014”*200cm神经介入微导丝
3.5mm*16mm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椎动
右前斜位冒烟,确认Simmon弯型导引导管位置。
无法顺利进入锁骨下动脉。
调整导管位置,顺利进入右锁骨下动脉。
冒烟确认导管位置。
造影观察开口处狭窄及颅内情况。
测量血管直径,选择支架。
微导丝超选右侧椎动脉。
无压力输送支架,支撑性良好。
确认支架位置良好。
释放支架。
造影评估,支架位置良好。
术后造影。
回收导管。
术后情况:患者无不适。
相对于经股动脉行椎动脉支架置入术,经桡动脉行椎动脉支架简单、便捷,患者舒适度高。但是,对于低位椎开口患者,经桡动脉使用传统6F导引导管,存在超选困难、支架易移位、球囊取出困难等情况,经股动脉同样存在超选困难、系统不稳定等情况,使用6F Simmon弯型导引导管,则可完美解决上述困难,具有超选容易、系统支撑性好、支架释放时系统稳定等优点,可称之为低位椎动脉开口手术的终极策略。
张健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
中国卒中学会第三届脑静脉病变分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介入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经桡介入协作组委员
广西医师协会第一届神经内科医师分会脑血管及介入学组组员兼秘书
广西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二届青年学组组员
广西卒中学会血管内认知障碍分会委员
2019年9月至2020年4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修,学习神经介入技术,目前主要从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与神经介入工作
参与国家级科研课题3项、省部级科研课题2项,主持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广西医科大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广西医科大学教育教学改革课题1项,以主要完成人身份获广西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广西适宜技术推广奖二等奖1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16篇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