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4日发布 | 1015阅读

OCIN LIVE区域专场第一期|云贵川·神经介入规范化手术示教成功举办!

神介资讯

达人收藏
·


点击上方图片,进入录播界面


2025年8月1日,由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建民教授团队牵头的OCIN LIVE云贵川专场·神经介入规范化手术示教圆满收官。本次活动依托脑医汇LINK数字全景系统,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谢晓东/王朝华教授团队、云南大学附属医院谷震教授团队、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杨华/向欣教授团队与刘建民教授团队“四地合一”实时互联,连续演示了涵盖脑动脉瘤瘤内扰流装置植入、血流导向装置植入、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等6例实操手术示教,特邀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奕教授作为OCIN LIVE首席导播主持,本期同时邀请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许璟教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毛国华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万杰清教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陈锷教授、珠海市人民医院程光森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潘剑威教授、武汉脑科医院潘力教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强教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赵瑞教授等多位国内顶尖专家作为讨论嘉宾,围绕实时演示进行交流探讨,本期示教累计吸引线上观摩同道逾1.2万人次。


该示教活动为上万神经介入同道直观讲解诊疗理念、手术技巧、策略、材料挑选及使用心得,从而更好促进全国各区域神介同道学术交流,更快推动各区域脑血管病临床诊疗标准化、规范化进程。欢迎广大同道分享、学习、交流!


预告:8月20、21日,OCIN LIVE区域专场第二期:华东六省一市神经介入规范化手术示教,敬请期待!




开场致辞
OCIN LIVE

OCIN LIVE首席导播主持、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奕教授作开场致辞时指出,本次OCIN LIVE云贵川专场·神经介入规范化手术示教以“临床实践-循证理论-再实践”的闭环式学术范式为核心,既致力于将区域性复杂脑血管病的个体化治疗经验凝练为可推广、可质控的标准化路径,又通过多中心、多模态的实时手术演示与即时讨论,反向验证国内外最新指南与专家共识的落地效能,从而为我国神经介入学科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循证动力与实践范本。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王朝华教授致辞时肯定了OCIN LIVE为西南神经介入医师提供线上交流机会,强调通过手术直播与专家点评,可在区域范围内逐步统一操作规范,减少技术差异。云南大学附属医院谷震教授致辞认为OCIN LIVE平台以手术演示为核心,便于同行直接观察技术细节,对提升区域手术水平具有实际价值。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杨华教授致辞表示手术直播形式可把前沿理论与本地病例结合,通过实时提醒和专家反馈完善操作流程,进一步提高治疗安全性和患者获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万杰清教授进一步回顾了OCIN在动脉瘤治疗经验分享中的作用,指出手术直播可缩短不同中心间的学习曲线,促进技术同步。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赵瑞教授致辞对各地专家参与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同时期待大家能在此次手术示教过程中有所收获,进一步造福患者。



手术演示
OCIN LIVE



Case 1:前交通动脉瘤扰流装置植入术

术者:云南大学附属医院谷震教授团队



患者男性,57岁,头晕2月余,CTA检查提示前交通未破裂动脉瘤,根据术中造影测量动脉瘤大小,瘤颈宽度,动脉瘤宽3.34mm,高3.59mm,根据测量结果选择合适的瘤内扰流装置尺寸,经微导管缓慢释放瘤内扰流装置于动脉瘤,瘤内扰流装置释放顺利,位置满意,经DSA双容积重建和术后稀释增强Dyna CT证实。


专家讨论:与会专家针对前交通动脉瘤的治疗要点进行了讨论,表示前交通动脉瘤手术在术前即需要明确双侧A1的情况,以便手术策略的精准制定。该病例使用国产瘤内扰流装置,设计有独到之处,期待有优良的临床结果。



Case 2:左侧椎动脉V4段动脉瘤FD植入术

术者: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杨华、向欣教授团队



患者男性,头痛半年,MRA提示左侧椎动脉V4段夹层动脉瘤,载瘤动脉远端3.99mm,近端3.18mm,瘤颈宽6.2mm,拟选用4.0*35mm Tubridge Plus支架进行血管内治疗。根据动脉瘤远近端的血管直径,选择合适规格的Tubridge Plus支架,从远端锚定、节段释放到尾端定位,顺利流畅,FD贴壁良好,动脉瘤内造影剂滞留明显。


专家讨论:该患者术前可进行MRA的管壁成像检查,以明确动脉瘤是否累及PICA,是否存在夹层等情况,对于手术策略的制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此外,对于编织型支架,释放后可进行常规支架按摩,以防动脉硬化或夹层对支架贴壁不良的影响。



Case 3:右侧颈内动脉C7段动脉瘤血流导向装置植入术

术者: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杨华、向欣教授团队



患者女性,53岁,头昏病史,体检CTA发现右侧颈内动脉C7段动脉瘤,大小约8.6mm*6.9mm,瘤颈宽约5.6mm,载瘤动脉远端3.5mm,近端4.0mm,拟行Surpass Evolve密网支架(4.0*20mm)植入治疗。本例的特点是虹吸段血管锐角和远近端血管直径差别大,计划应用相对短的FD精准释放在相对平直的颈内动脉床突上段。


专家讨论:现场专家针对该病例治疗策略展开了讨论,该患者颈内动脉海绵窦段血管迂曲,血管较粗,建议将FD只放在床突上段,即颈内动脉末端到眼动脉段根部(平直段),这可能对患者术后恢复有益处。对于瘤颈部分的FD释放,可不进行过度推挤,否则将增大网孔密度,降低其血流导向作用。



Case 4:左侧颈内动脉C6段动脉瘤介入治疗

术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谢晓东、王朝华教授团队



患者男性,54岁,发现颅内动脉瘤2+月,介入栓塞术后1+月(前交通动脉瘤),造影检查提示前交通动脉瘤及左侧颈内动脉C6、C7段动脉瘤,左侧颈内动脉C6段动脉瘤,大小约7.2mm*8.0mm*4.2mm,瘤颈约10.7mm;左侧颈内动脉C7段微小动脉瘤,大小约1.0mm*1.2mm;前交通动脉瘤,大小约5.2mm*4.0mm*3.9mm,瘤颈约3.6mm。患者左侧颈内动脉C6、C7段两相邻动脉瘤,弹簧圈栓塞瘤颈较宽,相较于密网支架,存在复发率高的问题,故本次拟使用血流导向装置(5.0*35mm)治疗。术中使用8F长鞘和5F中间导管建立通路,支架释放之后造影显示支架小弯侧贴壁良好,近端上壁贴壁不良,辅以导丝按摩纠正。因患者血管较粗,按摩之后支架出现较多回缩。


专家讨论:现场与会专家针对本例密网支架释放技巧进行了探讨,表示其需要以前推支架为主力,确保最后支架至虹吸弯以下。选择更大规格型号的FD可能避免更多短缩。病例鲜明的告诉我们FD在不同血管直径的长度变化可以很大,直径规格过小甚至可以造成FD的大移位和引起临床并发症。


下午时段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王朝华教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向欣教授担任主持,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奕教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毛国华教授、珠海市人民医院程光森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潘剑威教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强教授作为讨论专家共同参与交流研讨。



Case 5:密网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

术者:云南大学附属医院谷震教授团队



患者女性,59岁,20余天前体检行头颈CTA检查发现左侧后交通动脉瘤,造影测量动脉瘤大小,瘤宽7.45mm,高10.96mm,拟选用Tubridge Plus血流导向密网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采用球囊Remodeling技术使用弹簧圈大部分栓塞动脉瘤,交换导丝技术将FD导管放置到位,用Tubridge Plus支架从大脑中动脉开始释放,以此覆盖大脑前动脉开口(A1段有小动脉瘤)和床突上段多发动脉瘤。


专家讨论:现场与会专家指出密网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中,瘤颈弹簧圈填塞过多需考虑密网支架的径向支撑力是否足够,并且在术前可多预留长度来释放支架,避免导丝进入小分支血管,同时也针对密网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的治疗策略和操作技巧交换了意见。



Case 6:右侧大脑中动脉M1分叉部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

术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谢晓东、王朝华教授团队



患者女性,65岁,颅内动脉瘤开颅术后6月,头部CT检查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DSA显示右侧大脑中动脉M1分叉部、前交通、左侧大脑前动脉A1段动脉瘤,此前行前交通、左侧大脑前交通A1段动脉瘤开颅夹闭术。本次拟行右侧大脑中动脉M1分叉部动脉瘤Atlas支架(3.0*21mm)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支架置于大脑中动脉下干。右侧大脑中动脉M1分叉部动脉瘤大小5.0mm,载瘤动脉近端直径2.0mm。术中使用6F导引导管建立通路,微导丝带领微导管超选至大脑中动脉下干,术中尝试先进行弹簧圈栓塞,但是弹簧圈不稳定,突入动脉瘤,遂拟半释放Atlas支架,辅助进行后续弹簧圈填塞。


专家讨论:该患者选用Atlas支架,可使用其穹隆技术保护大脑中动脉下干。术中先进行弹簧圈栓塞有助于保护瘤颈,也可以先完全释放Atlas,通过穿网孔技术进行弹簧圈填塞。此外,该患者也可以使用血流导向装置和瘤内扰流装置治疗,治疗策略的选择始终要以患者安全为第一位。


专题分享
OCIN LIVE


程光森教授:64丝血流导向支架的临床应用经验分享



珠海市人民医院程光森教授带来《64丝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的临床应用经验分享》专题演讲。Surpass Evolv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具备输送与释放简单、强径向力、迂曲抵抗、适应血管、回收简单、精准贴壁和导流卓越的特点,搭配特定通路解决方案以及明确的支架尺寸选择原则来辅助治疗。他通过四个应用Surpass Evolv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的临床病例及单中心使用经验分享,表明该支架径向力强、打开简单、贴壁良好,输送省力,更适合经桡释放和巨大动脉瘤的单支架治疗,同时在小血管更容易打开,可原位释放。此外,对Surpass Evolve治疗未破裂动脉瘤进行的随访研究结果显示,支架释放成功率100%,围手术期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5.5%,无出血性并发症,证实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脑医汇袁帅:脑医汇LINK数字全景系统的应用



脑医汇LINK系统负责人袁帅带来《脑医汇LINK数字全景系统的应用》专题分享。脑医汇作为聚焦临床神经科学领域的平台,致力于打造全连接数字生态。其LINK数字全景系统在神经介入手术室数字基建方面成果显著,涵盖移动质控示教、全景手术复盘、远程实时操作及区域带教共建等功能,实现多设备影像集成与安全存储,助力专家远程指导与区域医疗质量提升。此外,OCIN LIVE平台的相关活动也吸引众多取栓医生参与交流,直播教育模式获基层认可。同时,通过手术带教搭建区域教学网络,分享各地手术案例,为基层医院提供一站式神经介入技术建设方案及远程术中指导工作站,LINK数字全景系统旨在推动中国脑疾病诊疗规范化、标准化,促进区域医疗同质化发展。


会议总结
OCIN LIVE

在会议总结环节,诸位专家总结认为此次手术示教不仅以“实时-复盘-点评”的闭环形式浓缩了复杂病变的处置精髓,更借由脑医汇LINK系统OCIN的深度融合,将移动质控、全景手术回溯、远程实时操控及区域联合带教等功能一体化呈现,为多设备影像集成与安全存储提供了可复制的范式,显著提升了跨区域医疗均质化水平。


云、贵、川虽地处西南边陲,却淬炼出独具地域特色的神经介入诊疗体系。在云南大学附属医院、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核心中心的持续引领与示范带教下,云贵川神经介入学界在循证研究、技术下沉及人才梯队建设等多个方面取得卓越成绩,神经介入事业发展正不断迈上新台阶。本次示教不仅是云贵川区域内的经验分享与交流,更为全国同道带来了诸多值得借鉴、有所启发的内容。期待在OCIN LIVE这一平台上,未来有更多中心团队带来精彩演示,我们坚信唯有在相互观摩、质疑与补足的学术生态中,在全国同仁群策群力的协作下,通过积极分享诊疗心得、交流学术理念,方能共同推动我国神经介入事业迈向规范化、同质化与精准化的崭新阶段!



8月20、21日

OCIN LIVE区域专场第二期

华东六省一市神经介入规范化手术示教

敬请期待!




















OCIN专区

点击上方图片

进入脑医汇,回顾OCIN精彩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OCIN专区

276内容1750阅读

进圈子
来自于专栏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