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的张先生(化名)又一次在和医生说话时突然“僵住”了——右侧面部肌肉像被无形的线扯住,猛地抽搐起来,眼睛紧紧闭成一条缝,嘴角歪向一边,半分钟都没法恢复。“3年了,天天这样,开会时抽、见客户时抽,现在同事都不敢跟我对视……”他揉着发紧的脸颊,声音里满是无奈。
3年前,他在省会三甲医院做了微血管减压术(MVD),本以为能根治面肌痉挛,结果术后抽搐没减轻分毫。医生说可能是“延迟治愈”,让他吃药观察。可3年过去,抽搐不仅没消失,反而成了生活里的“定时炸弹”。二次手术,能帮他摆脱这折磨吗?
术后3年没好转,问题出在哪?
面肌痉挛的“终极治疗”MVD手术,自1960年代问世以来,靠分离压迫面神经的血管,成功率能超90%。但像张先生这样,术后症状没缓解的情况,到底算不算“复发”?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功能亚专业团队(以下简称“华山医院功能神外团队”)接诊后,仔细研究了张先生的检查结果:磁共振血管成像(MRTA)显示,压迫面神经的是小脑前下动脉(AICA)及其分支,血管不算粗大。“按理说,初次手术难度不该这么大。”主刀医生心里打了个问号——如果是血管压迫,第一次手术为啥没效果?
原来,MVD手术的关键是找到面神经最敏感的“责任区”(REZ区),这里一旦被血管压住,就会引发抽搐。而“无效”或“复发”,往往藏着细节:垫片放错位置、数量不对、术后移位,甚至形成异物肉芽肿,都可能让血管再次“骚扰”神经。
二次手术打开术区,医生发现了“秘密”
张先生下定决心再上手术台。打开术区的那一刻,华山医院功能神外团队医生终于明白了问题所在——
术区像被胶水粘过的纸,蛛网膜粘连得密密麻麻(图1、2)。小心分开这些“粘连带”后,上次手术的毛毡片露了出来:它没移位,却死死粘在面神经的“脑池段”,距离真正该减压的REZ区差了一截(图3、4、5)。
术中发现蛛网膜粘连严重,符合2次手术的情况,小心松解,保护好血管和神经(图1、图2)。
图1. 蛛网膜粘连
图2. 蛛网膜粘连
原垫片与面神经和血管粘连极紧,难以分离,试图分离可见面神经显著牵拉(图3、图4、 图5)。
图3. 暴露原毛毡片
图4. 原毛毡片粘连紧密难以分离
图5. 试图分离原毛毡片,带动神经
“就像给水管缠胶带,缠错了位置,漏水当然止不住。”医生没有贸然扯掉旧垫片(怕拉伤神经),而是先按初次手术的原则,在狭窄的空间里一点点清理,终于暴露了REZ区:AICA血管袢和一根细小动脉分支正死死压在上面!
怎么办?医生决定“双保险”:先用小块毛毡片隔开细小动脉和REZ区(图6、7),再用更大的毛毡片团块垫起AICA血管袢(图8)。术中监测的AMR信号(面肌痉挛的“电信号标记”)先是大部分消失,最后彻底归零(图9、10)。
图6. 疑似细小动脉责任血管
图7. 隔离细小动脉责任血管
图8. 隔离AICA责任血管袢
图9. 减压前AMR显著
图10. 减压后AMR消失
术后抽搐立刻消失,他终于笑了
推回病房时,张先生的脸已经不抽了。“从手术室出来就没再犯过!”他试着眨了眨眼,嘴角轻轻上扬——这是3年来,他第一次能自然地笑。
复查时,他告诉医生:“现在能正常开会、见客户了,同事都说我像换了个人。”没有面瘫,没有听力下降,折磨他3年的“顽疾”,终于被根治。
复发的面肌痉挛,还能再手术吗?
很多人担心:一次手术没成功,二次手术风险是不是更高?确实,术区粘连会增加神经损伤的可能,但像张先生这样,只要找到“无效”或“复发”的原因——比如垫片位置错误、血管压迫没解除,二次手术依然能见效。
华山医院功能神外团队医生提醒:如果术后1年以上抽搐没缓解,或从未缓解,别只等着“延迟治愈”,及时复查找到问题关键,或许就能像张先生一样,重新找回正常生活。
面肌痉挛虽不致命,却能困住一个人的社交和自信。但记住:即使经历过一次手术失败,希望依然存在——精准找到病因,专业医生的二次手术,可能就是解开“面部枷锁”的钥匙。
专家简介
冯睿 副主任医师
● 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并留院工作,临床专长为功能神经外科和神经肿瘤外科
● 具备中国抗癫痫协会(CAAE)认证的脑电图专业技术资质
● 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作为co-PI主持香港政府研究资助局(Research Grant Committee)研究项目1项;多次参与世界神经外科大会(WFNS)、美国神经外科年会(CNS),欧洲神经外科年会(EANS),世界立体定向与功能神经外科大会(WSSFN),日本癫痫外科学会年会(JES)等国际会议并进行会议发言
● 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0余篇
● 任World Neurosurgery 等国际期刊审稿人;亚洲神经外科学会(ACNS)Webinar讲者
华山医院功能神外介绍
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功能神经外科亚专业专注于治疗复杂的功能性神经疾病,致力于推动精准医疗与神经调控技术的发展,学科带头人为陈亮教授。作为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亚专科依托华山医院的综合实力和神经外科的深厚积淀,在临床、科研和教学等方面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并具有国际影响力。
临床诊疗优势
一
在多种功能性神经疾病的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涵盖以下领域:
1.癫痫外科:通过精准脑电图定位和高分辨率影像技术,提供癫痫病灶切除、脑深部电刺激(DBS)及迷走神经刺激(VNS)等个性化手术方案,年手术量超过100台,药物难治性癫痫术后2年完全控制率达80%,处于国际一流水平。
2.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疾病:开展DBS治疗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等,结合术前精准评估和术后程控优化,帮助患者显著改善运动功能,年手术量约350台。
3.疼痛与神经病理性疼痛:应用微血管就减压、脊髓电刺激(SCS)、周围神经电刺激等技术,治疗顽固性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疾病。
4.精神疾病的外科治疗:在难治性抑郁症、强迫症、孤独症等领域,探索DBS和其他神经调控手段,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新希望。
5.脑瘫与其他功能障碍:对痉挛型脑瘫等功能障碍疾病,提供微创手术与综合康复治疗方案。
科研与技术创新
二
在脑神经网络机制和神经调控技术研究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近年来,团队在脑深部刺激与脑机接口技术、脑电信号解码、神经影像学与大数据分析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并在Neuron、PNAS、STTT等杂志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此外,主导或参与多项全国多中心临床试验,致力于推动神经调控治疗的机制研究与临床转化。
教学与人才培养
三
注重高水平医学人才的培养,团队内多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上海市医苑新星等人才项目;通过牵头iBrain脑电联盟及手术操作培训班等形式,为国内功能神经外科领域输送了大量优秀医生。
国际化与未来发展
四
与美国麻省总院、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医院等全球多家顶尖医疗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共同推进功能神经外科的技术革新。未来,将始终保持国际视野,继续探索神经网络调控新技术,力争在精神外科等更广泛领域取得突破。
通过坚持创新与服务并重,华山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亚专科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功能神经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为广大患者提供精准、高效的治疗,为神经科学的发展贡献力量。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