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tion(地点)
Team(手术团队)
Patient(患者)
Background(手术背景)
● 上颈椎脊索瘤十分罕见。近期报道显示,离子束放射治疗可获得较好的长期预后,而少数病例在放疗后出现肿瘤再生长。对此类情况,手术切除是首选方案,但在离子束放疗后进行脊柱手术常伴多种并发症。
● 患者为49岁男性,因枕部疼痛就诊于附近骨科门诊。患者接受非甾体抗炎药治疗,但症状无改善。初诊后3个月行MRI检查,发现C2节段占位性病变,遂转诊至我院。经后路行CT引导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脊索瘤。由于上颈椎周围解剖结构复杂,实现肿瘤全切极为困难。患者于外院接受了离子束放疗(60.8 Gy/16次分割)。
图1:初诊影像检查,T2加权MRI示C2椎体呈高信号(A),Gd-DTPA增强后可见轻度边缘强化(B)。T2高信号病灶向左椎管侧方延伸(C,白色箭头)。CT显示C2椎体以左侧为主的骨质破坏(D)。
● 确诊脊索瘤并完成离子束放疗后,为稳定上颈椎,行经后路枕颈(OC)融合术:取髂骨块植骨,并以节段性椎板下钢丝固定,融合范围自枕骨至C5。术后1年,植骨区骨性愈合完全(图2A-D)。此后每6个月以MRI及CT随访C2病灶,放疗后前4年影像无明显变化,但最近6个月内发现C2椎体后壁逐渐向前膨隆(图3A-C),提示肿瘤复发。鉴于离子束放疗失败,遂计划手术切除。
图2:OC融合术后影像,A-B:后路枕颈(OC)融合采用脊柱内固定装置及椎板下钢丝完成。C-D:术后1年复查证实骨性融合完全。
图3:离子束放疗后T1加权Gd-DTPA增强MRI,放疗后4年(A)、5年(B)及5.5年(C)影像示肿瘤后缘逐渐增厚(白色箭头)。
Technique(技术)
Procedure(手术过程)
1.术前准备:鉴于后路枕颈融合已稳固,而肿瘤位于脊髓前方,遂决定经前路切除。手术由耳鼻喉科、整形外科及齿口腔科协同完成。全麻后患者仰卧,先由耳鼻喉科完成经口气管插管,O-arm导航系统确认解剖并将参考架固定于Mayfield三钉头架。
2.建立手术入路:用骨锯正中劈开下颌骨,将舌体向下牵开并切除部分软腭,沿咽后壁正中垂直切开约5 cm,清除放射性瘢痕组织,显露位于C2椎体左前方的红褐色软性肿瘤。24 mm高速磨钻去除C1前弓,切断肥厚的寰椎十字韧带,获得完整视野。
3.肿瘤切除:在导航辅助下,以咬骨钳、超声外科吸引器及高速磨钻逐块切除,达到肉眼全切(图4A)。术中快速病理证实为含存活细胞的脊索瘤(图4B)。
4.重建与关闭:切除后纵韧带,确认硬膜完整,摘除C2-3椎间盘后,取髂骨块植骨于斜坡与C3椎体之间。形成外科在吲哚菁绿血管造影确认咽后壁黏膜血供后,将黏膜缝合,随后将劈开的下颌骨以钛板复位固定。手术总耗时12.5小时,术中失血量242 mL。
图4:术中及术后影像,A:术中照片。利用O-arm导航系统确认肿瘤位置后,切开咽后壁。B:术中病理切片。见大量含空泡的存活细胞,符合泡状细胞,确诊为脊索瘤。C:因咽后壁缺损,在下颌劈开及经口手术后,实施桡侧前臂骨皮瓣游离移植修复。D:斜坡与C3椎体间骨性融合完全。
Outcome(结果)
Review(手术复盘)
● 术后患者使用Halo背心固定3个月。因咽后壁愈合欠佳,术后2个月出现黏膜缺损,遂行桡侧前臂骨皮瓣游离移植。重建术后咽后壁愈合良好(图4C)。前方植骨区于术后1年骨性融合完全(图4D)。1年后因肺转移行右肺部分切除术。再随访4年,MRI未见明显局部复发(图5)。
图5:肿瘤切除术后四年,T2加权MRI(A、B)及Gd增强T1加权MRI(C、D)均未发现明显复发征象。
● 本例病理检查明确显示仍有存活瘤细胞残留,证实离子束放疗并未将肿瘤完全杀灭。因此,术后需通过CT与MRI等影像手段进行规律随访,以便及早发现可能的肿瘤再生或复发,对该患者每6个月复查一次,成功在早期识别了肿瘤再生长。
REF:Onoki T, Hashimoto K, Takahashi K, et al. Resection of C2 chordoma after failed ion-beam radiotherapy: illustrative case.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Case Lessons. 2025;10(4):CASE25241. doi:10.3171/CASE25241
点击二维码前往脑医汇-病例夹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点击二维码前往脑医汇-文献速览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