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脑虫”并非字面意义上真的吃脑子的虫子,而是一类单细胞生物,学名为自由生活阿米巴。感染后,虫体通过鼻腔或皮肤伤口侵入,沿神经进入大脑,引发脑组织炎症、坏死,影像学上看似“蚕食”大脑,故得名“食脑虫”。其中,最具威胁的三种分别是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巴拉姆希阿米巴和棘阿米巴。
人体感染阿米巴原虫后,潜伏期一般3-7天。初期症状类似感冒或细菌性脑膜炎,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高热、呕吐、颈部强直。但病情恶化迅速,患者很快会陷入昏迷,死亡率超97% 。目前无特效药,幸存者多依赖早期诊断及联合抗生素(如两性霉素B+米替福新)。


“食脑虫”是嗜热性水生单细胞真核生物,喜欢温暖的环境,在37℃-45℃时生长最佳。常见的风险水体包括:
自然水体:夏季静止的湖水、池塘,江河湖塘等自然水域,尤其是未经处理的野外水域。
人工水体:消毒不彻底的泳池、温泉;被污染且经阳光暴晒加热的自来水管道中的水。

面对“食脑虫”威胁,做好预防是关键:
选择管理规范、水质达标且氯含量符合标准的游泳场所,避免在野外江河湖塘游泳。
杜绝在自然水域潜水、跳水等易使鼻腔进水的行为。
避免用自来水直接洗鼻,可用生理盐水或凉白开;
若有皮肤伤口,下水前做好防护,避免接触脏水。
若在危险水体进行游泳、戏水后1-2周内,出现高烧、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颈脖僵硬或意识模糊等症状,立即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呛水经历,以便快速诊断治疗。
“食脑虫”虽可怕,但只要掌握相关知识、选择安全水域、做好预防措施,就能大大降低感染风险,安心享受水上活动的乐趣。转发提醒身边朋友,让更多人远离这一隐形威胁!
免责声明:科普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图源:网络

如您想要了解更多神内、神外疾病相关问题,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脑医咨询助手并备注疾病名称进入病友群交流:18621705623(微信同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