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神经节细胞瘤(GCs)是罕见的散发性神经元肿瘤,常与垂体腺瘤并存形成混合性神经节细胞瘤-腺瘤(MGAs)。库欣综合征是GCs的罕见表现,术前区分MGAs与单纯垂体腺瘤具有挑战性,手术切除后的组织学检查对准确诊断至关重要。
2025年6月30日,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AANS)官方期刊Journal of Neurosurgery的子刊J Neurosurg Case Lessons在线发表了由华山医院王镛斐教授、沈明副主任医师团队发表的题为“Endoscopic endonasal surgery using indocyanine green fluorescence endoscope for Cushing’s disease caused by mixed intrasellar gangliocytoma and adrenocorticotropin adenoma: illustrative case”的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在国内首次分享了CXCR4靶向PET/MRI和吲哚菁绿荧光内镜这两项新技术在MRI阴性库欣病中的应用经验。
本论文的第一作者为2024年3月~8月在华山金垂体团队进修的来自武汉市第三医院神经外科的王跃飞大夫,通讯作者为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沈明副主任医师。
病例介绍
1.患者症状与检查:65岁女性,有典型的慢性皮质醇增多症状。内分泌检查确诊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依赖性库欣综合征,常规垂体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MRI)未发现垂体肿瘤,属于MRI阴性的库欣病。CXCR4靶向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PET/MRI)显示垂体左后叶有高摄取区域。
2.手术过程:采用内镜经鼻手术,术中使用吲哚菁绿(ICG)荧光内镜。注射ICG定位双侧颈内动脉,利用ICG内镜的组织分辨能力,在垂体左后叶发现病变,术中冰冻切片报告为胶质增生伴神经节样神经元,而非预期的垂体腺瘤。最终对左侧垂体病变进行扩大切除。
点击二维码查看手术视频
3.术后情况: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血清皮质醇和ACTH浓度下降明显,达术后即刻生化缓解,予以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术后MRI显示无残留肿瘤,病理确诊为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混合神经节细胞瘤。术后患者症状逐渐缓解,随访6个月仍处于完全缓解状态。
讨论
1.疾病相关情况:垂体GCs和MGAs在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内分泌肿瘤分类中被归类为神经元和副神经元肿瘤。多数垂体GCs为混合肿瘤,约75%的患者有垂体或下丘脑激素分泌过多的表现。与库欣综合征相关的GCs/MGAs罕见,此前文献报道仅17例。
2.手术结果及原因:GCs/MGAs手术缓解率低于单纯库欣病,主要原因包括术前诊断困难、术前病灶影像学定位和术中病变识别均存在挑战。华山金垂体研究团队开发的CXCR4靶向PET/MRI术前定位分泌型ACTH腺瘤(库欣病)的有效率可达90%。ICG内镜的组织分辨能力在术中探查病变时也有重要价值。
3.疾病发病机制:目前GCs/MGAs的起源和组织发生仍不清楚,可能机制包括腺瘤与异位神经节细胞瘤偶然并存、腺瘤继发于GCs的下丘脑激素刺激,或腺瘤和GCs来源于共同病变的多向分化和增殖。
研究结论
本研究报告了1例由MGAs导致的库欣综合征病例,肿瘤全切除是MGAs的有效治疗策略。术前CXCR4靶向PET/MRI和术中ICG荧光内镜有助于定位病变。术中冰冻切片若报告为胶质增生伴神经节样神经元而无腺瘤时应怀疑GC/MGA。但需要更多研究来解释GCs/MGAs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意义。
个人思考
本文详细介绍了荧光内镜在MRI阴性库欣病手术中的应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然而,仍存在一些值得进一步探讨的地方。例如,尽管CXCR4靶向PET/MRI和ICG荧光内镜在本病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于其在更大样本量的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还需要进一步验证。此外,对于库欣病合并MGAs的发病机制,虽然提出了多种可能,但仍未明确,未来需要更多的基础研究来深入探索,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坚实的理论依据。在临床实践中,对于MRI阴性的库欣病患者,应更加重视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以提高诊断和治疗效果。
作者简介
王镛斐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镜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垂体瘤协作组副组长,上海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上海市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秘书,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委员,上海市垂体瘤研究中心秘书兼内镜组组长,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肿瘤分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颅底外科分会和神经外科分会委员
● 目前担任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全国脑窥镜辅助显微外科学习班”和“中国垂体瘤诊治新进展学习班”主要负责人。每年开展垂体瘤等神经内镜手术达600余台次
● 参与了《全国垂体瘤显微外科手术学习班》、《神经外科新技术、新进展学习班》、《全国颅底外科学习班》和《神经外科手术护理学习班》等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的授课工作。发表论著和参与著作编写三十余篇(部)
● 2004年上海市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2004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200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 擅长领域:垂体腺瘤的显微外科手术基础和临床研究、神经内镜应用的解剖与临床研究、神经肿瘤的微创手术治疗
沈明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临床医学博士(师从周良辅院士和李士其教授)
● 美国UPMC(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和PNI(洛杉矶太平洋神经科学研究所)访问学者
● 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华山医院神经外科高级访问学者解剖培训班指导老师
● 上海市医苑新星,第九批中央和国家机关优秀援疆干部人才
● 3届全国中青年神经外科医师手术比赛冠军(2017垂体腺瘤、2020神经内镜、2023颅底手术),首届中国神经外科医师诊疗能力大赛(肿瘤+颅底)全国十佳(2023)
● 上海市解剖学会内镜临床解剖分会委员,上海市神经科学学会会员,上海市垂体瘤研究中心成员,长三角神经内镜创新与转化联盟青年理事
●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0余篇,部分发表于Operative Neurosurgery(美国CNS官方子刊)、Neurosurgical Focus(美国AANS官方子刊)、Acta Neurochir(欧洲神经外科协会官方期刊)、World Neurosurgery(世界神经外科协会官方期刊)等神经外科主流期刊
●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上海市卫健委科研项目1项;副主编专著2部
王跃飞 主治医师
武汉市第三医院
● 硕士研究生,武汉市第三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
● 毕业于武汉大学,于2024.3-2024.8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进修神经外科垂体瘤和内镜专业,主要从事神经内镜治疗垂体瘤、颅咽管瘤等鞍区疾病的研究,擅长脑出血、脑外伤、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以及脑血管病的微创介入手术治疗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