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1日发布 | 824阅读
神经介入-动脉瘤

【杰出妙计】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治疗基底动脉瘤一例

张永明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

黄振山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

达人收藏




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61岁。


现病史:患者缘于入院3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痛,搏动性头痛,无发热,无视物旋转,无恶心,无肢体抽搐等,就诊于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头颅CT平扫示:“基底动脉局部结节样影,动脉瘤?颅内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及家属为求进一步治疗就诊我科,拟“基底动脉动脉瘤”收住。病程中,患者神志清楚,精神一般。


查体:T:36.6℃,P:75次/分,R:18次/分,BP:105/72mmHg。神志清楚。双瞳直径3.0mm,光敏,颈软,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未闻及粗湿啰音,肢体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巴氏征(一)。

简要病情:头颈CTA示:

  • 右侧大脑前动脉A2稍纤细,左侧大脑前动脉A3、左侧大脑中动脉M2分支及左侧大脑后动脉P2局限性狭窄,右侧大脑中动脉及右侧大脑后动脉主干及分支走行、形态、密度未见异常。

  • 右侧颈内动脉C2-6见钙斑附壁,相应管腔不同程度狭窄,最窄处位于C6,狭窄率约76%;右侧颈总动脉见钙斑、混斑附壁,相应管腔轻度狭窄,狭窄率约14%;右侧颈外动脉近段见钙斑,相应管腔轻度狭窄,狭窄率约6%;右侧椎动脉V4多发钙斑附壁,相应管腔轻度狭窄。右侧锁骨下动脉近段见钙斑附壁,相应管腔轻度狭窄,狭窄率约27%。

  • 基底动脉局部呈瘤样扩张,瘤颈约13.66mm,最大截面大小约13.8mm*13.7mm,瘤内密度不均;左侧椎动脉V4多发钙斑附壁,相应管腔轻度狭窄;左侧颈内动脉虹吸部见钙斑附壁,相应管腔轻中度狭窄,最窄处位于C6,狭窄率约68%;左侧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C1近段见混斑附壁,相应管腔轻度狭窄,最窄处狭窄率约24%;主动脉见钙斑及混斑附壁,相应管腔轻度狭窄。

  • 头臂干、左侧颈外动脉、左侧锁骨下动脉未见局限性狭窄及闭塞。

术前诊断

1.基底动脉瘤;

2.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3.脑梗死;

4.头痛。

拟施手术名称及方式

颅内动脉瘤血流导向装置植入术。

药物准备

拜阿司匹林100mg+氯吡格雷75mg,1次/日,联合口服五天。并行氯吡格雷基因检测和血栓弹力图检查患者为氯吡格雷中间代谢型,氯吡格雷效果较差,故改为替格瑞洛60mg po bid。

拟施麻醉方式

全身麻醉。

术前沟通

请麻醉科会诊评估;向家属充分交代病情及风险。

注意事项

1.注意术前完善各项血生化检查了解内环境;

2.术前予以排除活动性感染及免疫力低下等情况;

3.术中注意严密无菌操作,减少感染风险;

4.完善术前准备,签字、谈话,病例打印等。

术中器械

6F  80cm长鞘

5F 115cm远端通路导管

0.014in*215cm微导丝

XT-27微导管

杰 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TJED-D-5.5-30

手术过程
全麻成功后取平卧位,气管插管全麻,留置导尿,双侧腹股沟区常规消毒铺巾,取右侧腹股沟韧带下方约2cm,右股动脉穿刺,Seldinger技术,全身肝素化,置入8F短鞘。将6F 80cm长鞘及5F 115cm远端通路导管在泥鳅导丝引导下超选置于左侧椎动脉V3段,行左侧椎动脉动脉造影,术中造影显示病变血管远端4.59mm,近端4.41mm。行3D重建可见基底动脉中段动脉瘤,大小约11.56mm*17.97mm,瘤颈约16.04mm,瘤体下部发出左侧小脑前下动脉,瘤内有血栓形成,左侧小脑上动脉起始部呈壶腹状膨大。


路图下支架微导管在微导丝引导下超选置于左侧大脑后动脉P2段,顺利建立通路,置入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远端定位在动脉瘤中心以远25mm,近端定位在左侧椎动脉V4段拐弯处。

释放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头端,远端锚定后,确认支架远端释放,贴壁良好,缓慢采用推拉结合方式将支架原位释放并导丝塑形进行弓背按摩。


支架成功释放后造影显示动脉瘤瘤颈支架覆盖贴壁良好,基底动脉通畅,显影良好,造影剂明显滞留。撤出支架微导管后行Dyna—CT显示支架贴壁良好,颅内未见出血或缺血表现。

撤除导管,血管闭合器闭合穿刺点后加压包扎压迫股动脉穿刺点,术毕,手术全程顺利。术后麻醉清醒后返回病房,无明显神经功能缺失,生命体征平稳。


术者简介

张永明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

· 中共党员,神经外科科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医学博士

· 1976年8月出生,2007-2010获得南方医科大学博士学位。2013-2014年美国斯坦福(Stanford)大学附属神经外科博士后工作。 以脑损伤、脑保护为重点,开展各项科研课题十余项,发表论文 50余篇,其中SCI文章9篇,参编专著1部,2015年和2019年分别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及全军科技进步三等奖。目前在研项目2项: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承担安徽医科大学、蚌埠医学院本科生临床理论课的教学任务,并指导研究生的理论及临床学习,共培养3名研究生

· 安徽省全科医师协会颅脑创伤神经重症分会主任委员

· 中国研究型医院神经外科神经重症分会常委

· 世界华人神经外科颅脑创伤专委会常委

· 中华医学会创伤学会神经创伤专家组委员

·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创伤学组委员

· 安徽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常委

· 安徽省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会常委

· 安徽省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 安徽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常委

· 安徽省微创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 中华创伤杂志、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及安徽医药等杂志特邀审稿专家


黄振山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

· 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脑血管病组组长

· 在神经外科专业杂志等发表学术论文9篇,曾获得南京军区嘉奖和集体三等功

· 安徽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青年委员

· 安徽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委员会委员

· 安徽省医师协会介入分会委员

· 全科医师协会颅脑创伤神经重症分会常务理事

· 安徽省健康服务业协会神经介入分会委员

· 安徽省心理卫生协会临床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产品介绍

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采用了独特的释放-回收段显影设计,使释放过程的可控性增强,释放过程的可透视性有助于术者提前判断血管的走行,有利于及时调整微导管和推送杆的操作,帮助支架释放顺应血管形态。

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采用了镍钛合金丝、铂铱合金丝和镍钛铂丝三种丝有序编织而成。主体编织丝采用的是镍钛合金,其具有独特的超弹性,使得支架可以主动贴合血管管腔结构,消灭即刻管腔丢失,减少支架内血栓形成;同时可以耐受更高的形变,反复操作后仍然可以恢复初始形态,保证支架的贴壁。2根铂铱合金丝提供支架的宏观骨架显影,易于观察支架的打开和走行。约1/3的DFT丝提供支架的微观轮廓显影,易于识别支架的贴壁情况。
Nuva®血流导向密网提供9种外径选择,规格型号多达82种,适应载瘤血管直径2.0~6.0mm,为患者和医生提供全方位的动脉瘤治疗方案。

泰杰伟业

泰杰伟业成立于2008年,是国内前沿的脑血管疾病(神经介入)相关三类医疗器械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公司。泰杰伟业公司目前发展迅速而稳定,已在北京平谷拥有2万平米以上的生产基地。自成立伊始,泰杰伟业一直秉承着“杰出科技,关爱生命”的信条,以高起点、高质量、高信誉的理念,响应国家相关政策,积极进取,开拓创新,自我研发生产的多种三类医疗器械,为中国神经介入事业全心奉献。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