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3日发布 | 792阅读
神经介入-狭窄

【病例夹】外伤致颈内动脉急性闭塞慢性期开通并处理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一例

沈建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病例信息




患者男性,59岁。


现病史:因“钢筋刺入头颈部伴头痛头晕半天”入院。半天前不慎被钢筋刺入左额颈部至眉弓处,伴有流血疼痛,后自行拔除,当时头痛头晕明显,至我院就诊。


既往史: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言语含糊,双侧瞳孔等大等圆,面部及颈部可见软组织挫伤出血,右侧肢体肌力3级,肌张力正常。







术前影像






入院颈部及颅脑CT提示:左侧额部,颌面部,下颌骨周围肌间隙咽旁间隙,颈椎前方软组织肿胀伴多发积气,气道明显狭窄受压。左侧颞骨及蝶骨骨折,伴有周围多发游离小骨片,左侧颞下窝游离小骨片或异物。


颈部血管CTA提示:左侧颈内动脉C1-4段闭塞。


CT灌注提示:左侧CBF下降明显,左侧MTT延长。磁共振提示:左侧半卵圆区急性梗死。


患者入院后神经功能稳定,保守治疗后出院门诊随访,但患者头痛头晕未见好转,3月后再次就诊,并要求行开通手术。复查CTP提示:左侧CBF稍下降,MTT、TTP及Tmax均下降。


高分辨率MRI提示左侧C1-4段闭塞,内见血栓。


术前DSA造影提示左侧颈内动脉闭塞,通过眼动脉及前交通动脉代偿左侧半球血供。







手术过程







通路建立,探查真腔:

8F Guiding携带4F MPA,微导管携带微导丝探查颈内动脉真腔未能顺利通过,予以泥鳅导丝顺利通过。



路图提示MPA顺利进入真腔。


微导管携带微导丝顺利进入颈内动脉末端真腔。



球囊扩张:

交换导丝予以颈动脉球囊4*30依次对C1-4段进行扩张。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及假性动脉瘤处理:

扩张后造影提示:血流通畅,但是可见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瘘口位于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形成假性动脉瘤,与之前刺入破裂孔位置一致,考虑外伤刺破损伤颈内动脉。


遂立即予以微导管探查瘘口,并顺利到达假性动脉瘤处,予以弹簧圈填塞瘘口及假性动脉瘤。



颈动脉支架植入:

造影提示颈内动脉C1长节段夹层合并狭窄形成。


造影提示颈内动脉C1长节段显影不好,遂植入Wallsent™支架一枚。







术后随访复查





3月后复查提示颈内动脉显影良好,远端血管通畅,患者头痛头晕症状消失。








经验总结





这是一例不同于普通病例的慢性闭塞开通手术病例,发病原因系钢筋直接刺入颅底海绵窦破裂孔位置,引起颈内动脉急性闭塞。外伤颅底骨折导致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病例并不少见,本例是钢筋直接刺伤颈内动脉导致急性闭塞,对于开通来说存在较大出血风险。因此,术前需要充分评估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情况,开通过程中术者要充分做好思想准备,小心探查真腔,以免加重颈内动脉损伤。本例术中顺利探查真腔并成功开通,对开通后出现的假性动脉瘤及瘘进行同期处理,术后及随访过程中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获得很好的效果。







术者简介





沈建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共党员。

脑血管病专家,医学博士。

浙大一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

浙江大学、南昌大学(兼)博士研究生导师。

浙江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青年副主任委员,浙江省数理医学学会脑血管疾病精准诊治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神经科学学会神经外科分会青年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分会青年委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神经外科分会青年委员,《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编委,国家及省市自然科学基金评议专家。

擅长脑血管病(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瘘、烟雾病、颈动脉及脑动脉狭窄、静脉窦血栓等)的微创介入治疗(动脉瘤及畸形栓塞术/支架植入术/动静脉取栓术)及显微外科手术(动脉瘤夹闭术/血管搭桥术/内膜剥脱术)。

主持多项国家自然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计划及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等课题,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包括J Neurosurg,World Neurosurg,Acta Neurochir (Wien),CNS Neurosci Ther,Front Immunol,Sci Rep等多篇浙江大学TOP期刊及中华级医学杂志,获国家专利10余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